永远做草原上的“红色文艺轻骑兵”

永远做草原上的“红色文艺轻骑兵”(中国道路中国梦·不负嘱托更奋发⑩)

乌兰牧骑是“红色文艺轻骑兵”,是适应草原地区生产生活特点而诞生的文化工作队,深受广大农牧民欢迎。1995年退伍后,我来到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工作,至今已为农牧民演出27年。2017年10月,在排练节目间隙,我们16名队员围坐在一起,回忆过往、畅想未来,决定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一封信,汇报乌兰牧骑60年来的发展情况,表达为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事业多作贡献的决心。

没过多久,我们就收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记得那天大家都特别激动,把这封信读了好多遍。“努力创作更多接地气、传得开、留得下的优秀作品,永远做草原上的‘红色文艺轻骑兵’。”习近平总书记的勉励,对于我们每一名文艺工作者都是巨大的鼓舞。队员刚宝力道和吉雅图,当天夜里就创作出了好来宝《乘爱启程》和歌曲《珍贵的回信》。

乌兰牧骑是我们党一手创建的文艺工作队伍。作为全国第一支乌兰牧骑,1957年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刚成立时,整支队伍才9个人,演出时只有一些简单的乐器、道具和两辆马车。草原幅员辽阔,农牧民居住较为分散,为了一场演出,乌兰牧骑队员往往要在戈壁、草原走上几天几夜。“让草原上所有的农牧民都能观看到乌兰牧骑的演出。”前辈们对事业的那份热爱,对党和人民的那份深情,为我们树立了学习榜样。

习近平总书记在回信中指出:“乌兰牧骑的长盛不衰表明,人民需要艺术,艺术也需要人民。”为基层群众演出,既是我们工作的责任所在,也是我们进行文艺创作的灵感来源。乌兰牧骑经常开展文化下乡活动,同时进行采风创作,不断丰富演出内容。牧民在冬春季接羊羔、春季剪羊毛、秋季打草储草,给我们留下很深刻的印象。我们把劳动之美搬上舞台,创作演出了《打草舞》《接羔舞》《剪羊毛》等文艺作品。我们希望,在火热的生活中汲取营养、积累经验,把最好的精神食粮奉献给人民。

基层群众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增长,也对乌兰牧骑服务内容和方式提出新要求。近年来,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牵头实施“乌兰牧骑 ”志愿服务项目,和相关部门一起,为农牧民及时提供政策咨询、技术指导、送医送药等服务。始终做到人民在哪里、哪里就是中心,努力把党的声音和关怀传递给农牧民,以精准志愿服务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就能不断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如今,我们的演出条件越来越好,各方面的保障也越来越到位。去年12月,“百团千场”下基层惠民演出活动在苏尼特右旗启动,为农牧民送去丰富多彩的文艺节目。我们也在新媒体平台开设账号,经常发布下乡演出的短视频,方便各地网友观看。群众的所思所盼,就是我们的努力方向。我们会继续努力奋斗,扎根生活沃土,推动文艺创新,为发展文化事业、服务基层群众贡献自己的力量。

(人民日报 巴音德力格,作者为内蒙古自治区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舞蹈队队长,本报记者张枨采访整理)

免责声明:
1:如非特殊说明,本站对提供的素材及源码不拥有任何权利,其版权归原著者拥有。
2:本站内容均由互联网收集整理、网友上传,并且以技术研究交流为目的,仅供大家参考、学习,不存在任何商业目的与商业用途。
3:本站部分收费内容仅作本站日常维护费用,若您需要商业运营或用于其他商业活动,请您购买正版授权并合法使用。
4:请勿将源码、软件进行商业交易、转载等行为,源码、软件只为研究、学习所提供,该软件使用后发生的一切问题与本站无关。
5:站内资源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1058364519@qq.com指出,本站将立即改正。
6:素材源码均为网络收集,不承担任何版权问题,不提供任何技术支持!
7:严重警告本站木屋模型、木屋CAD图纸、木屋效果图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凡木屋模型及CAD文章由设计师QINYUHUI设计制作,享有内容所有权,文章仅在QINYUHUI名下网站、信息平台或嘿很有内涵微博发布,未经授权违者必究!!!

MASUC » 永远做草原上的“红色文艺轻骑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