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香港2月11日电 辛丑牛年将至,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香港与内地通关不便。来自湖北、广东、山西的三位驻港记者,决定取消返乡团圆行程,留在香港迎新年。

  记者这一行,每逢佳节人倍忙。临近春节,香港新春节庆活动连连,线上春茗、新春集市、年宵花市……记者们步履不停,赶赴现场,向海内外传递来自香港的喜庆与祝福。工作之余,三位记者如何“就地过年”还能年味不减?

  视频直播“云”团圆

  老家湖北的记者第一次未能和家人在一起过年。为让独在异乡的记者感受家乡的年味,过年前一周起,湖北家中的父母就用网络视频的方式,向记者直播过年。

  每逢春节,置办年货是记者最为欢欣雀跃的环节。今年不能回家,记者只能看着年货解馋。对湖北人来说,腊味是家家户户必不可少的。跟随父母的手机摄像头,记者看到腊鱼、腊肉、腊肠已经挂满了阳台,风干后的鸡鸭肉质紧实,腊香阵阵,简单烹饪便是餐桌上一道可口的年味。

  镜头里,记者还看到父母从鲜花市场搬回一盆盆君子兰、富贵竹和蝴蝶兰,摆放在客厅角落里,厨房冰箱里堆满了蔬果鱼肉,储藏室里也摞着一袋袋坚果、糖果、饼干等零食。

  “上菜啦!”今年的团年饭由记者父亲掌勺,他做了记者最爱的羊肉火锅和麻辣小龙虾,端上湖北特色鱼糕、蟠龙菜和蒸菜,再添上腊味、卤菜、凉拌菜和时令蔬菜,各色菜品摆满一桌。

  “除工作特别需要,希望你能年年回家过春节。”记者的母亲一边向记者展示今年的团年饭,一边细细叮嘱。

  大年三十中午,一大家子围坐一桌,火锅冒着腾腾热气。千里之外,记者隔着手机屏幕,与家中亲人共同举杯,干了这碗乡愁。

  过个地道“港味年”

  身为广东人的记者,二姨一直在香港生活。今年不能回内地,但好在香港也有家人,记者开心地和二姨一家过个正宗“港味年”。自大年三十起,记者搬回二姨家,准备完成工作之余,和表妹一起“宅”在家里,度过看电影、玩游戏、追星的四天春节假期。

  往年,像绝大多数港人一样,记者家人也会逛年宵花市。但今年为防控疫情,家人决定不去人多的地方,只在旺角花墟(花市)买了年花回家摆放,包括一盆蝴蝶兰、一盆年橘和几盆水仙花。

  广东有句俗语:年廿八,洗邋遢。家家户户清扫家里,寓意辞旧迎新,去除霉运、迎接新气象。作为一个典型的广东家庭,记者一家也仔仔细细大扫除,认真做完过年前的“仪式”。

  今年的年夜饭由记者二姨掌勺,自然是一桌粤菜。一只全鸡是必不可少的,还有蒸鱼、白灼虾和烧肉,再多几样荤菜;素菜有焖冬菇和谐音“生财”的生菜等。粤式菜谱名称好听,寓意美好、吉祥。

  迎新年盼团圆

  老家山西的记者今年新婚,第一次和爱人在香港过年。为迎接小家庭的第一个农历新年,记者去了趟旺角花墟(花市),买了两盆香港人喜爱的蝴蝶兰,在海港城置办了一身新行头,还把家里边边角角打扫得干干净净。

  为迎接新年,香港各区举办各类新春集市。记者前往位于尖沙咀的年宵集市,采购了花生、瓜子、茶叶等年货。腊月二十九,记者一家去朋友家拜年,送给朋友水果篮和一盒年糕,朋友回赠马蹄糕、萝卜糕和印尼辣椒酱。

  记者虽然不能回山西,但已经约好同在香港的山西老乡,一起吃年夜饭。大年三十上午,记者在超市里采购食材,准备晚上做素什锦、酸菜肥牛、清蒸马友鱼、粉丝带子、羊腩煲等美食,再配上一盘饺子、一瓶红酒,和在山西的家人视频,迎接新年到来。

  这是记者第一次在外过年,没有回家陪伴父母,心里难免会有失落。好在父母十分理解,记者也提前买好了年货和礼品寄给家人,同时给父母发了个大红包,略表心意。香港近期疫情缓和了不少,记者心中多了一份期待,希望两地能早日通关,和内地的亲朋好友相聚!

【编辑:田博群】

免责声明:
1:如非特殊说明,本站对提供的素材及源码不拥有任何权利,其版权归原著者拥有。
2:本站内容均由互联网收集整理、网友上传,并且以技术研究交流为目的,仅供大家参考、学习,不存在任何商业目的与商业用途。
3:本站部分收费内容仅作本站日常维护费用,若您需要商业运营或用于其他商业活动,请您购买正版授权并合法使用。
4:请勿将源码、软件进行商业交易、转载等行为,源码、软件只为研究、学习所提供,该软件使用后发生的一切问题与本站无关。
5:站内资源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1058364519@qq.com指出,本站将立即改正。
6:素材源码均为网络收集,不承担任何版权问题,不提供任何技术支持!
7:严重警告本站木屋模型、木屋CAD图纸、木屋效果图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凡木屋模型及CAD文章由设计师QINYUHUI设计制作,享有内容所有权,文章仅在QINYUHUI名下网站、信息平台或嘿很有内涵微博发布,未经授权违者必究!!!

MASUC » 记者手记:此心安处是吾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