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网2月14日报道 据法新社北京2月12日报道,中国国家航天局2月12日公布了绕火星飞行的“天问一号”探测器拍摄的视频片段。10日,它成功进入环火星轨道,这是北京一系列雄心勃勃的太空任务中的最新一个。 在中国中央电视台播发的这段视频中,“天问一号”探测器先是被一片漆黑的天空包围,火星表面随后进入视野。 据新华社报道,传回的视频显示,在火星表面可以看到白色的火山口,随着探测器在一个火星日的时间内飞行,这些火山口会从白色褪变成黑色。 “天问一号”探测器总重约为5吨,由环绕器和着陆巡视器组成,着陆巡视器主要包括进入舱和火星车。该探测器于2020年7月从中国南部的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升空。 报道称,这是北京航天计划的最新进展,北京的目标是在2022年底前建立载人空间站,并最终将一名航天员送上月球。 报道还称,中国“天问一号”与美国“毅力”号火星探测器的发射时间大致同步。“天问一号”预计将于5月登陆火星表面。 就在“天问一号”探测器取得成功的同一周,阿联酋的“希望”号探测器也成功进入环火星轨道。这是阿拉伯世界首个星际任务,创造了历史。 中国科学家希望重达240千克的火星车今年5月能在火星乌托邦平原着陆。 “天问一号”的环绕器将持续工作一个火星年。 报道称,在对火星土壤和大气层开展的为期3个月的研究中,“天问一号”将拍摄照片、绘制图表并寻找过去生命的迹象。 该探测器已发回它拍摄的首张火星照片——一张黑白照片。照片上显示了斯基亚帕雷利陨石坑和水手谷等标志性地貌。 事实证明,火星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目的地。自1960年以来,大多数火星任务都以失败告终。展开相关任务的国家和地区包括俄罗斯、欧洲、日本和印度。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毅力”号将于2月18日在火星上着陆。 资料图片:“天问一号”探测器拍摄的视频截图。(美国太空网站) 【延伸阅读】“天问一号”探测器实施火星捕获 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环绕火星成功 2月10日,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指挥大厅,航天科研人员庆祝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环绕火星成功。记者从国家航天局获悉,2021年2月10日19时52分,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实施近火捕获制动,成为我国第一颗人造火星卫星,实现“绕、着、巡”目标的第一步,环绕火星成功。新华社记者 金立旺 摄 2月10日,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指挥大厅,航天科研人员庆祝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环绕火星成功。新华社记者 金立旺 摄 2月10日,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指挥大厅,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技术顾问叶培建院士(左)和同事讨论。新华社记者 金立旺 摄 2月10日,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指挥大厅,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工程总设计师张荣桥接受媒体采访。新华社记者 金立旺 摄 (2021-02-11 09:26:30) 【延伸阅读】欧洲航天局祝贺“天问一号”顺利进入环火轨道 参考消息网2月11日消息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报道,中国国家航天局10日宣布“天问一号”探测器顺利进入环火星轨道之后,欧洲航天局地面控制中心在推特上对此表示祝贺,并且发布了“天问一号”此前获取的首幅火星图像。 欧航局表示,自从“天问一号”探测器于去年7月发射升空以来,欧航局位于澳大利亚的新诺舍地面站及位于西班牙的塞夫雷罗斯地面站就定期利用超高精度深空导航技术,测量“天问一号”探测器的方位,帮助其始终保持在进入预定环火星轨道的征途之上。 欧航局还称,待“天问一号”的着陆巡视器软着陆火星表面之后,欧航局的“火星快车”空间探测器还将为“天问一号”的环绕器提供数据中继的支持,将火星车采集到的数据传回地球上的地面站。 (2021-02-11 15:13:28) 【延伸阅读】外媒紧盯“天问一号”下一个任务:登陆火星—— 参考消息网2月11日报道 外媒称,中国国家航天局10日称,在由地球发射约6个半月后,中国“天问一号”探测器当天成功进入了火星轨道,这是中国首次独立的火星探测任务。 据路透社北京2月10日报道,国家航天局称,该探测器让发动机点火工作约15分钟,速度降至可被火星引力场捕获的水平。 报道称,在约3个月后,“天问一号”将尝试让一个着陆巡视器携带约240千克重的火星车迅速降落至火星北半球广阔的乌托邦平原。 据报道,如果着陆成功,这辆太阳能动力火星车将对火星表面进行约90天的探索,研究它的土壤,并利用探地雷达寻找古老生命的迹象,包括寻找火星的水和冰。 另据塔斯社北京2月10日报道,中国“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于10日成功进入火星椭圆轨道,开始调整运行轨迹。 据来自中国国家航天局的消息,探测器目前距离火星最近约400千米。 报道称,自去年7月发射以来,“天问一号”的飞行里程已达约4.75亿千米。由于有太阳引力的影响,从地球到火星不能直线飞行,只能选择椭圆轨道或抛物线、双曲线轨道飞行。“天问一号”进入火星轨道时距地球约1.92亿千米。 探测器上的着陆巡视器预计将于5月或6月在火星乌托邦平原南部区域进行软着陆。科学家猜测那里可能曾有地下水涌上火星地表。着陆巡视器中的火星车将对火星土壤、电离层和气候进行研究。 “天问一号”探测器总重约5吨,其中着陆巡视器重约1.3吨,环绕器重约3.7吨。探测器搭载了13台现代化的测量仪器。 此外据美联社北京2月10日报道,中国的“天问一号”探测器经过近7个月的飞行,于10日成功进入环火星轨道。其任务是将着陆巡视器送上火星,收集火星地下水数据及可能存在的远古生命迹象。 报道指出,这是中国迄今为止最雄心勃勃的航天任务。如果一切按计划进行,“天问一号”的着陆巡视器将在几个月内与环绕器分离并尝试着陆火星。 报道提到,让航天器在火星着陆的困难是出了名的,而中国的尝试将涉及降落伞、反推发动机和安全气囊。其拟定的着陆地点位于巨大的、布满岩石的乌托邦平原内。由太阳能驱动的火星车预计将工作大约3个月,而环绕器将工作两年。 又据美国《纽约时报》网站2月9日报道,中国航天机构在10日向实现登陆火星的目标迈出关键一步。如果“天问一号”成功环绕火星运行,中国将在今年晚些时候尝试在火星上放置着陆巡视器和机器人探测器。 报道称,与登陆火星相比,绕火星轨道飞行的挑战根本不算什么。中国的探测器携带的着陆巡视器和火星车将艰难地到达火星表面。中国表示将在5月至6月间择机实施火星着陆。 报道还称,登陆这颗红色星球是危险的。航天器的下降速度极高,稀薄的大气层几乎起不到减缓速度的作用,空气摩擦仍然会产生极端高温。 中国的探测器将花几个月时间绕火星运行以检查系统,并选择一个不太危险的着陆点。如果能完好地着陆,火星车将需要一个名字。在征集中国公众的提名之后,专家组已选出了10个候选项。 2020年10月1日,国家航天局发布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飞行图像。探测器上的五星红旗光彩夺目,呈现出一抹靓丽的中国红。新华社发(国家航天局供图) (2021-02-11 11:5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