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的相册——走出山沟沟 坦途在脚下

2月11日,张俊明(右三)一家人在滨河家园移民村的家里合影。

  今年55岁的张俊明曾经生活在山大沟深的西海固山区——宁夏固原市彭阳县红白阳镇。年轻时的一场意外让张俊明双腿落下残疾,他不能像村里的壮年人一样外出打工,仅靠广种薄收的贫瘠土地维持生活,加之吃水和交通的不便,一家人的生活举步维艰。

  2013年,在宁夏“35万生态移民工程”的推进下,张俊明举家离开这个世代生活的小山村,迁到黄河之滨的银川市兴庆区月牙湖乡滨河家园移民村。平坦的乡村道路、完备的基础设施和各项脱贫政策的扶持,让张俊明脚下的路变得平坦宽阔,也重新燃起他对未来的希望。

  搬迁8年来,张俊明的家庭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两个儿子目前在银川市打工,儿媳在家附近的针织厂做产业工人,老两口有公益岗位的工资补贴家用。孩子们上学再也不用翻山越岭,吃水更不用花大价钱用驴驮,日子越过越红火。

  新华社记者 王鹏 摄

  拼版照片:上图为2013年6月15日拍摄的移民迁出地宁夏固原市彭阳县红白阳镇的黄土高原地貌;下图为2015年6月22日拍摄的移民迁入地宁夏银川市兴庆区月牙湖乡移民新居面貌。新华社记者 王鹏 摄

2月11日,张俊明在滨河家园移民村的家中与家人打扑克。新华社记者 王鹏 摄

  2月11日,张俊明准备骑着电动三轮车去滨河家园移民村的集市采购物品。新华社记者 王鹏 摄

  宁夏银川市兴庆区月牙湖乡滨河家园移民村(无人机照片,2021年2月11日摄)。新华社记者 王鹏 摄

2月11日拍摄的张俊明一家人的午饭。新华社记者 王鹏 摄

  2月11日,张俊明(右一)在滨河家园移民村的集市上购买水果。新华社记者 王鹏 摄

  2月11日,张俊明的儿媳在滨河家园移民村家中厨房里为家人准备午饭。新华社记者 王鹏 摄

  2月11日,张俊明在滨河家园移民村的家中翻看手机,准备网购一些家庭用品。新华社记者 王鹏 摄

  张俊明拄着双拐走在固原市彭阳县红白阳镇沟壑纵横的旱塬上(2013年6月15日摄)。新华社记者 王鹏 摄

  张俊明(中)一家人在固原市彭阳县红白阳镇自家的院子里合影(2013年6月15日摄)。新华社记者 王鹏 摄

【编辑:李玉素】

免责声明:
1:如非特殊说明,本站对提供的素材及源码不拥有任何权利,其版权归原著者拥有。
2:本站内容均由互联网收集整理、网友上传,并且以技术研究交流为目的,仅供大家参考、学习,不存在任何商业目的与商业用途。
3:本站部分收费内容仅作本站日常维护费用,若您需要商业运营或用于其他商业活动,请您购买正版授权并合法使用。
4:请勿将源码、软件进行商业交易、转载等行为,源码、软件只为研究、学习所提供,该软件使用后发生的一切问题与本站无关。
5:站内资源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1058364519@qq.com指出,本站将立即改正。
6:素材源码均为网络收集,不承担任何版权问题,不提供任何技术支持!
7:严重警告本站木屋模型、木屋CAD图纸、木屋效果图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凡木屋模型及CAD文章由设计师QINYUHUI设计制作,享有内容所有权,文章仅在QINYUHUI名下网站、信息平台或嘿很有内涵微博发布,未经授权违者必究!!!

MASUC » 春天的相册——走出山沟沟 坦途在脚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