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今天(1月6日)召开的全国法院工作会议上获悉,十年来,人民法院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全面提升涉外司法质效,坚定不移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服务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依法审理“章公祖师”肉身坐佛像案,开启民间通过民事诉讼途径追索流失海外文物的新途径。全面落实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制度,审理外国股东依据负面清单确认股权份额等案件,依法平等保护中外投资者合法权益。 人民法院加强国际商事法庭建设,创设国际商事专家委员会,建立国际商事争端多元化解机制,完善“一带一路”、自贸试验区、自由贸易港等司法服务政策,探索创新陆上国际贸易规则,服务高水平对外开放。推进国际海事司法中心建设,依法审理“加百利”轮海难救助合同案、“尼莉莎”轮扣押案、“天使力量”轮船员劳务纠纷案等海事案件。 人民法院加强国际司法协助,推进打击跨国犯罪、网络空间治理、生态环境保护、知识产权保护、国际经贸规则等领域司法合作,积极参与国际规则制定。最高人民法院3名法官先后当选国际劳工组织行政法庭和联合国上诉法庭、争议法庭法官。 十年来,中国司法国际公信力和影响力不断提升,越来越多境外当事人主动选择中国法院管辖。(央视新闻客户端 总台央视记者 张赛 聂继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