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传统文化中汲取治理智慧

从传统文化中汲取治理智慧(一线行走)

基层干部多从这样的美谈佳话中汲取养分,就能使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提升基层治理水平有机结合,为乡村善治提供积极的柔性力量

“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在海南省定安县龙门镇大山村活动广场的一面墙上,诗画结合的民间故事“六尺巷”,十分醒目。当地党员干部从“六尺巷”故事中得到启发,不久前成功化解了一起村民间的土地纠纷。

大山村倪姓、莫姓两户人家一直为了一块六分大的土地权属问题争执不下。老倪说,这是自家祖地;老莫则称,父辈早就买下了这块地。双方都无凭无据,却都互不相让。久而久之,这块原本位置不错的土地,硬是被放成了杂草丛生的撂荒地。“为了一块地,邻里间的情分都吵没了。”乡里乡亲都看在眼里,无奈又惋惜。

去年9月,大山村启动人居环境改造工作。为了这块地的归属,两家人再起争执。“如此下去,地得不到有效利用,还影响了村容村貌。”大山村党支部书记倪志坚说。

这时,有村干部提出,古有“六尺巷”美谈,如今两家能否也各让一步,商量将地一同用起来呢?

“凭啥?”老莫质问村干部买地的钱谁来赔,老倪则拒绝沟通,村干部们碰了壁。

“两家积怨已久,都正在气头上,肯定不好沟通。”倪志坚没有气馁。等两家人态度缓和下来,村干部再次分别上门走访,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从中调和。

“你们两家吵了这么多年,谁得到了好处?”“邻里关系僵了,名声坏了,乡亲们都绕着走。”“村里环境变好了,受益的还不是咱自己吗?你们的小账和村里的大账,其实都是一本账。”大家你一言我一语,两家人终于想通了。看到倪莫两家摒弃前嫌,相邻地块的村民们也主动让出了一部分土地,村里在此修建了公共绿地。如今,配套设施齐整的红星广场把村子点缀得温馨而精致,成了村民和游客运动休闲的好去处。

“六尺巷”美谈,是一则历史故事,又不仅仅是一则故事。其背后,折射的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弘扬的谦和尚礼的传统美德。这一美德,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基层干部多从这样的美谈佳话中汲取养分,就能使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提升基层治理水平有机结合,为乡村善治提供积极的柔性力量。

曹文轩

(作者为本报海南分社记者)

免责声明:
1:如非特殊说明,本站对提供的素材及源码不拥有任何权利,其版权归原著者拥有。
2:本站内容均由互联网收集整理、网友上传,并且以技术研究交流为目的,仅供大家参考、学习,不存在任何商业目的与商业用途。
3:本站部分收费内容仅作本站日常维护费用,若您需要商业运营或用于其他商业活动,请您购买正版授权并合法使用。
4:请勿将源码、软件进行商业交易、转载等行为,源码、软件只为研究、学习所提供,该软件使用后发生的一切问题与本站无关。
5:站内资源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1058364519@qq.com指出,本站将立即改正。
6:素材源码均为网络收集,不承担任何版权问题,不提供任何技术支持!
7:严重警告本站木屋模型、木屋CAD图纸、木屋效果图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凡木屋模型及CAD文章由设计师QINYUHUI设计制作,享有内容所有权,文章仅在QINYUHUI名下网站、信息平台或嘿很有内涵微博发布,未经授权违者必究!!!

MASUC » 从传统文化中汲取治理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