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 | 搜狐汽车研究室 编辑 | 李德辉 搜狐汽车研究室根据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发布的《全国乘用车市场分析》,整理了2021年1月全国乘用车市场情况,具体如下: 1、产销情况 (1)国内产量 2021年1月全国狭义乘用车产量184.8万辆,同比增长32.7%,其中轿车产量87.3万辆,同比增长35.3%;SUV产量88.8万辆,同比增长31.3%;MPV产量8.7万辆,同比增长23.2%。 (2)零售、批发销量 零售销量:2021年1月全国狭义乘用车零售销量216万辆,同比增长25.7%;其中轿车零售销量105.5万辆,同比增长28.8%;SUV零售销量99万辆,同比增长23.6%;MPV零售销量11.5万辆,同比增长17.2%。 批发销量:1月,全国狭义乘用车批发销量202.8万辆,同比增长26.8%。其中轿车批发销量97万辆,同比增长30.8%;SUV批发销量97万辆,同比增长24.2%;MPV批发销量8.8万辆,同比增长14.8%。 (3)2017—2021年1月狭义乘用车国内月销量走势图 (4)新能源市场(产量、零售/批发销量) 1月,新能源乘用车产量达18万辆,同比增长368.5%;其中BEV产量15.4万辆,同比增长477.3%;PHEV产量2.6万辆,同比增长120.3%。 1月,新能源乘用车零售销量达15.8万辆,同比增长281.4%;其中BEV零售销量13万辆,同比增长299.3%;PHEV零售销量2.8万辆,同比增长215.9%。 1月,新能源乘用车批发销量16.8万辆,同比增长290.6%;其中BEV批发销量14.1万辆,同比增长325.8%;PHEV批发销量2.7万辆,同比增长173%。 (5)新能源市场2017-2021年1月销量走势 (6)狭义乘用车厂商排名(1月零售销量、批发销量) 狭义乘用车零售销量:1月一汽-大众蝉联冠军,销量23.2万辆,同比增长24%,市场份额10.8%;上汽大众重回第二名,销量16.6万辆,同比增长13.7%,市场份额7.7%;上汽通用跌至第三名,销量15万辆,同比增长20.8%,市场份额6.9%。 狭义乘用车批发销量:1月前三名分别是一汽-大众、吉利汽车和长安汽车,批发量分别为21.5万辆、15.6万辆、15.3万辆。 (7)广义乘用车厂商排名(1月零售销量、批发销量) 广义乘用车零售销量:1月前三名分别是一汽-大众、上汽大众和上汽通用;上汽通用五菱排名从2020年全年第四名跌至第七名。 广义乘用车批发销量:本月前三名分别是一汽-大众、吉利汽车和长安汽车。 2、市场分析 (1)1月全国乘用车市场回顾 零售:1月乘用车市场零售达到216.0万辆,环比12月下降5.6%,同比去年1月增长25.7%,实现了2021年的开门红。 1月零售环比12月下降5.6%是正常年份中表现不强的,但较2017年、2018年和2020年下降20%左右的表现要好很多。1月同比零售增长25.7%,是过去10年中仅次于2013年(2012年春节1月23日)的高增长,也是不错的表现。 近期疫情在县乡散发对车市影响较大,尤其是建议“就地过年”的措施在各地各单位深入贯彻实施,力度很强,因此返乡人群大幅减少。因为春节前的汽车消费一部分是由返乡人员贡献的,这些人无法因返乡购车,将拉低车市2021年起步增速。 与此同时北京、上海等地区的年末汽车消费政策也推动高端车市走强,形成与历年应有的县乡市场火爆和大城市低迷情况明显的反转。 虽然近两年经销商库存持续下降,但9-10月的经销商库存还是得到有效的补充,相信这对厂商和跟上节奏的经销商还是很有益处的。否则部分经销商受节前补库物流和库存不足等影响就会损失销量。 1月豪华车零售同比增长44%,环比12月增长21%,继续保持强势增长特征。消费升级的高端换购需求仍旧旺盛, 12月批发偏低也推动1月零售增长。 1月自主品牌零售同比增长38%,环比12月下降7%,自主品牌批发市场份额42%,较同期份额增长5个百分点;但国内零售份额38.7%,同比增3.3个百分点。部分国有自主表现超强,吉利汽车、长安汽车跃升到第二、第三的高位,红旗、长城、蔚来等品牌同比均高增长。 1月主流合资品牌零售同比增长13%,但环比12月下降10%;其中美系品牌市场零售份额达到9.4%,同比增长0.7个百分点,表现超强。日系品牌21.6%,同比下降2个百分点,低于德系品牌 4.1个百分点。 出口:1月乘联会乘用车整车与CKD出口8.2万辆,同比增长95%。其中自主品牌出口达到7万辆,同比增长109%,合资品牌出口增长53%。 生产:1月乘用车生产184.8万辆,同比20年1月增长32.7%,环比12月下降19.6%。1月豪华车生产同比增长35%,合资品牌同比增长7%,自主品牌同比增长71%。 批发:1月厂商批发销量202.8万辆,同比去年1月增长26.8%,环比12月下降12.4%。今年疫情影响下的经销商信心不足,加之目标压力较小,1月周度批发进度偏慢。 库存:1月末厂商库存减少18万辆,渠道库存减少21万辆;2020年9-12月渠道库存增加11万辆,2019年9-12月渠道库存增10万辆。2020年入冬前应有的冬季库存储备没有提早建立,也造成1月的一定销量损失。 新能源:1月新能源乘用车批发销量达到16.8万辆,同比增长290.6%,环比12月下降20.5%。其中插电混动销量2.7万辆,同比增长173.0%。纯电动的批发销量14.1万辆,同比增长325.8%。1月电动车高低两端强势增长,其中A00级销量6.0万,销量环比下降12%,份额达到纯电动的42%;A级电动车3.3万辆,占纯电动份额23%,春节前增长不强;B级电动车达3.3万辆,批发销量环比12月下降19%,纯电动份额23%,与A级电动车销量持平。1月新能源乘用车市场前5车企占比58%,较去年1月提升10的百分点。突破万辆销量的企业有:上汽通用五菱38,496辆、比亚迪20,330辆、特斯拉中国15,484辆,上汽乘用车14,398辆,长城汽车10,260辆,增速均在三位数以上,上汽通用五菱增26倍。1月的蔚来、小鹏、理想、合众、威马、零跑等新势力车企销量同比表现优秀。 大集团新能源表现分化加剧,上汽、广汽表现相对较强。BBA豪华车企的纯电动车开始全面量产,增速远高于传统豪华车增速。 1月普通混合动力乘用车批发4.6万辆,同比去年1月增长72%,环比12月增长2%。1月新能源乘用车零售销量达到15.8万辆,同比增长281.4%,环比12月下降23.9%。 (2)2021年2月全国乘用车市场展望 由于春节偏迟因素,2021年2月春节前有10个自然日,节前零售相较节后的销量贡献度高一些。加之去年2月全月处于大面积封城状态,因此低基数下的2月零售同比增速预计要高出5倍左右。1-2月的累计销量同比增长应该达到70%左右,这也奠定了今年的高增长基础。 由于2019年春节在2月5日,今年的春节因素贡献更大一些,但疫情反复和返乡人数减少带来的节前销量损失也不小,这些节前销量损失大部分属于年度丢量。因此预计今年1-2月累计零售超过2019年同期销量,回归升势。 节前不返乡带来节后的市场年盹现象会有所改善。由于疫情影响,部分企业考虑本地过年的情况,大部分车企是按法定时间正常恢复春节后生产运营,因此2月的春节休假时间不长。预计东部发达地区和大城市节后市场恢复正常秩序的速度快于往年,这也会推动2月的产销规模相对较高。 考虑到企业购车可一次性抵扣企业所得税政策于2020年底到期已提前转移部分企业主在春节前购车需求,以及存在二季度观望平行进口车型政策等因素,高端车市场或存在短期销量回落现象。 今年北京的新能源指标要到5月配置,上海的新能源号牌政策不明朗,新能源的限购城市增量进入瓶颈期。但非限购地区和出租网约车开始进入发力期,形成新能源车的结构性增长新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