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蓉漂”之后不漂泊
   本报记者 刘 畅

  “成都说过,许我一个美好未来,所以来了这里就不会走”“绕过江山错落,才发现成都是人间星火”……如果你曾经在成都的地铁站、公交站里看过“蓉漂”们留下的话语,或许就能体会到成都的温暖和魅力。

  四川省成都金满堂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段丽丽2020年曾短暂拥有过一个身份——“蓉漂”党员专家科技志愿者服务团物资筹备组组长。“曾经‘漂’在成都,如今‘定’了下来,我愿意为这座城市的发展贡献一己之力。”段丽丽告诉记者,“2011年我来到成都创业,去年买了房,孩子也在心仪的公立学校读书,我们在成都实现了安居乐业的梦想。”

  “蓉漂”之后不漂泊,是很多来蓉人才的心声和期望。成都近年来加快建设以人才可获取性、创新创业活跃度、生活成本竞争力、城市宜居性为核心竞争力的国际人才枢纽,人才总量已达556.3万人,位居全国第四位。

  因为太“拼”,“成都人才新政1.0版”当年不仅登上网络热搜,还引得全国多个城市效仿。“先落户后就业”“外地来蓉求职大学毕业生提供7天免费住宿”……2017年7月出台的“成都人才新政12条”如今读来仍能感受到成都求贤若渴的满满诚意。新政策实施以来,约49万余名青年人才落户成都,带动2020年成都城市户籍人口老龄化率较2016年下降0.68个百分点。

  “随着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不断推进,成都提出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与城市发展相适应的人才政策也演变为以高水平人力资源支撑城市高质量发展。”成都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相关负责人介绍。

  2020年9月,“成都人才新政2.0版”出台,聚焦源头创新、技术突破等关键环节,更大力度支持全球高端人才、产业领军人才等来蓉发展。正在研究制定的“成都人才新政3.0版”将更大限度地赋权新经济企业、赋能新经济人才。

  在成都,服务人才的载体有很多,比如人才发展学院、青年人才驿站等。它们都同属一个品牌——“蓉漂”,这是全国首个进行商标注册的人才工作品牌。“我拿到了‘蓉城人才绿卡’,当我有住房、落户、就医、子女入学等相关需求时,这张卡是‘王牌’。”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所长王暾说,“成都高新区为我们提供了项目启动资金,‘蓉漂计划’提供了关键助力。”通过实施“蓉漂计划”,成都引进高层次人才799名、顶尖创新创业团队78个,孕育出上市企业14家。

  成都将每年4月的最后一个星期六设为“蓉漂人才日”。今年4月24日的“蓉漂人才日”活动上,成都联合重庆和10余个副省级城市发出“推动城市人力资源协同发展倡议”。目前成都已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人才服务体系。正如“蓉漂人才之歌”《留在成都》里唱的,“所以我要留在成都,人生的旅途,有更多的遇见……”

刘 畅

【编辑:张奥林】

免责声明:
1:如非特殊说明,本站对提供的素材及源码不拥有任何权利,其版权归原著者拥有。
2:本站内容均由互联网收集整理、网友上传,并且以技术研究交流为目的,仅供大家参考、学习,不存在任何商业目的与商业用途。
3:本站部分收费内容仅作本站日常维护费用,若您需要商业运营或用于其他商业活动,请您购买正版授权并合法使用。
4:请勿将源码、软件进行商业交易、转载等行为,源码、软件只为研究、学习所提供,该软件使用后发生的一切问题与本站无关。
5:站内资源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1058364519@qq.com指出,本站将立即改正。
6:素材源码均为网络收集,不承担任何版权问题,不提供任何技术支持!
7:严重警告本站木屋模型、木屋CAD图纸、木屋效果图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凡木屋模型及CAD文章由设计师QINYUHUI设计制作,享有内容所有权,文章仅在QINYUHUI名下网站、信息平台或嘿很有内涵微博发布,未经授权违者必究!!!

MASUC » “蓉漂”之后不漂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