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村庄打造非遗文化街 闲置村舍重焕生机

  中新网太原5月31日电 题:山西村庄打造非遗文化街  闲置村舍重焕生机

  作者 吴琼 赵娟

  形象生动的剪纸,飘逸洒脱的汉服,舒适有型的千层底,色彩浓郁的漆器……山西省太原市小店区刘家堡村,一座座闲置的旧村舍经过改造,“蜕变”为清新雅致的农家小院,成为非遗传承人、民俗艺人的工作室和展示区,吸引民众游览打卡。

  31日,54岁的王全胜在工作室忙碌着,用手中的刻刀,一笔一笔细细刻画着木雕作品。

  2020年底,王全胜入驻非遗文化街。“平时我经常和其他非遗人交流,大家集中在一起,交流学习很方便。”王全胜告诉记者,目前,他考虑进行工艺融合,将木雕清刀工艺和皮雕、玉雕等工艺结合起来,做出更有创意的作品。

今年1月,刘家堡村非遗文化街正式对外开放,剪纸、傅山秘制卤肉等多项非遗项目入驻。 王月供图

  刘家堡村是明代大臣王琼的故里。近年来,该村把文化振兴、产业振兴作为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挖掘农耕文化、非遗民俗文化,打造“王琼故里·非遗文化街区”,探索乡村文旅融合发展之路。

  今年1月,刘家堡村非遗文化街正式对外开放,剪纸、傅山秘制卤肉、穆府老膏药等多项非遗项目入驻,以非遗技艺展示、制作体验、产品销售、休闲娱乐为核心,保护、传承、发扬传统文化。

  “将村里闲置的老院子统一进行翻新改造,打造非遗文化街和民宿,为入驻的非遗传承人免费提供农家小院。”刘家堡村党支部书记乔武平介绍,非遗文化进入农家院,既能传承传统文化,也带动村民参与进来,拉动就业,推动乡村振兴。

刘家堡村非遗文化街对外开放,剪纸、傅山秘制卤肉等多项非遗项目入驻。 王月供图

  “入驻非遗文化街后,当地一些妇女跟我学习千层底制作技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千层底传统制作技艺传承人王月告诉记者,现在,她对刘家堡村20多名村民开展培训,带动就业,传承千层底手工技艺。

  乔武平介绍,下一步,该村借非遗文化优势,发展观光农业和休闲旅游,扩大集体经济,增加村民收入,促进乡村振兴。(完)

【编辑:陈海峰】

免责声明:
1:如非特殊说明,本站对提供的素材及源码不拥有任何权利,其版权归原著者拥有。
2:本站内容均由互联网收集整理、网友上传,并且以技术研究交流为目的,仅供大家参考、学习,不存在任何商业目的与商业用途。
3:本站部分收费内容仅作本站日常维护费用,若您需要商业运营或用于其他商业活动,请您购买正版授权并合法使用。
4:请勿将源码、软件进行商业交易、转载等行为,源码、软件只为研究、学习所提供,该软件使用后发生的一切问题与本站无关。
5:站内资源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1058364519@qq.com指出,本站将立即改正。
6:素材源码均为网络收集,不承担任何版权问题,不提供任何技术支持!
7:严重警告本站木屋模型、木屋CAD图纸、木屋效果图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凡木屋模型及CAD文章由设计师QINYUHUI设计制作,享有内容所有权,文章仅在QINYUHUI名下网站、信息平台或嘿很有内涵微博发布,未经授权违者必究!!!

MASUC » 山西村庄打造非遗文化街 闲置村舍重焕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