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媒大学举行“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智库论坛(2021)”

  中新网北京5月31日电(记者 李双南)日前,由中国传媒大学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院主办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智库论坛(2021)”在中国传媒大学召开。

  中国传媒大学党委书记廖祥忠在开幕致辞中指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既是中国外交指导思想,也是全球治理的解决方案,已成为一个系统性思想。“疫情之后,全球文明互鉴的步伐会大大加快,推进围绕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研究和传播将是我们的核心工作。”

  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研究室副主任黄依华在致辞中指出,目前,我们党和世界上160多个国家的600多个政党和政治组织建立了不同形式的关系,可谓朋友遍天下。在交往过程中,我们根据各国政党的需要,本着平等交流、互学互鉴的精神,介绍我们党治党治国的经验和理念。一些外国政党朋友说,中国共产党不仅让各国共享中国经济发展的红利,也分享中国思想理念的红利,实现共同发展。这正是党的对外工作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重要途径。

  开幕式后,人类命运共同体国际学术联盟理事会成员聘任仪式举行。中国传媒大学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院院长李怀亮向论坛汇报了人类命运共同体国际学术联盟和海外研究中心建设情况。他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院有两个任务:理论研究与国际传播。基本思路是通过国际合作,深化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论研究,扩大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国际影响,推动构建多元化的世界话语体系。目前建设了七个海外研究中心,合作单位分别位于埃塞俄比亚、坦桑尼亚、马来西亚、韩国的首尔和仁川、德国和巴基斯坦,并以此为依托,联合英国国王学院发起成立了人类命运共同体国际学术联盟。

  论坛亦举行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论视野与中国智慧”主题圆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规范与传播路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国际语境与舆论应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前沿议题与传播机遇”的主题专场。来自来自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全球化智库(CCG)、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等二十余所国内一流智库和院校的领导、专家汇集一堂,为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论研究和国际传播建言献策。北京大学国家战略传播研究院院长程曼丽教授指出,美国对全球涉华舆情的长期影响塑造着西方国家对中国形象的认知,因此要确立自己的主体地位和话语优势,在大国博弈中掌握话语权,变被动为主动。(完)

【编辑:苏亦瑜】

免责声明:
1:如非特殊说明,本站对提供的素材及源码不拥有任何权利,其版权归原著者拥有。
2:本站内容均由互联网收集整理、网友上传,并且以技术研究交流为目的,仅供大家参考、学习,不存在任何商业目的与商业用途。
3:本站部分收费内容仅作本站日常维护费用,若您需要商业运营或用于其他商业活动,请您购买正版授权并合法使用。
4:请勿将源码、软件进行商业交易、转载等行为,源码、软件只为研究、学习所提供,该软件使用后发生的一切问题与本站无关。
5:站内资源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1058364519@qq.com指出,本站将立即改正。
6:素材源码均为网络收集,不承担任何版权问题,不提供任何技术支持!
7:严重警告本站木屋模型、木屋CAD图纸、木屋效果图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凡木屋模型及CAD文章由设计师QINYUHUI设计制作,享有内容所有权,文章仅在QINYUHUI名下网站、信息平台或嘿很有内涵微博发布,未经授权违者必究!!!

MASUC » 中国传媒大学举行“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智库论坛(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