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杭州5月29日电(记者 张斌 见习记者 汪旭莹)“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常山多清溪”……九百多年前,文人墨客们在如今的浙江省衢州市常山县留下如是诗作,抒发他们对当地的“第一印象”。 今天,这方位于浙赣闽皖四省之交的“浙西门户”,依然保持着优质的生态。更值得一提的是,当地正以“存入绿水青山取出金山银山”为核心逻辑,创新构建的“两山银行”,使过去闲置、低效利用的生态资源日益彰显价值。 资料图:中国·常山“赏花问柚”品鉴活动现场。 张斌 摄 5月28日晚,中国县域治理大讲堂(第十五讲)在浙江大学开讲。中共常山县委书记潘晓辉作为主讲人,以《常山县“两山银行”的探索与实践》开讲,百余名浙大学子现场聆听。 激活山水资源 赋能“沉睡的石头” 从地图上看,常山地处东部沿海省——浙江的“西大门”。当地也是钱塘江的源头地区。 从全球绿色城市、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等“头衔”不难看出,当地有着明显的生态优势。 “守护好这方山水,是我们的使命;利用好这方山水,是对我们的考验;转化好这方山水,是我们面临的新课题。”潘晓辉说。 以县域为单位,寻找“新课题”的“解法”并不容易。 潘晓辉直言,近年来,当地在处理加快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关系的实践过程中,一些诸如生态资源低效闲置,农业发展堵点、痛点难以打通,村集体经济增收乏力,招商开发落地难度大等困惑逐渐产生。 资料图:日前开馆的常山三宝文化展示中心内景。 张斌 摄 基于此,2020年9月,常山县生态资源运营管理有限公司成立,对外挂牌常山“两山银行”,注册资金2亿元,已推出胡柚贷、文化IP开发、碳汇交易等17个产品。 这个银行有着惠农、市场两大本质属性,旨在借鉴商业银行分散化输入与集中输出的模式,对碎片化生态资源进行集中化收储和规模化整合,并引入社会资本投资,将资源转变为资产和资本。 在潘晓辉看来,“两山银行”是生态转化的主通道、集成改革的主抓手、共同富裕的主引擎,“我也把它作为乡村振兴的一把‘金钥匙’。” 实践证明,常山“两山银行”在破解生态资源转化“碎片化”“低效化”“沉淀化”“薄弱化”“单一化”“高碳化”等难题方面,已初步显现成效。 如常山长风月亮湾,虽为3A级景区,但此前因由村集体建设和运营,经营效益不佳。“两山银行”对其进行收储后,对接业内知名企业,如今正全力打造“钱江源头第一湾”。数据显示,“两山银行”已对接企业主体20余家,引进社会资本22亿元,在当地开发打造田园综合体、民宿集中村、研学康养基地等项目。 此外,“两山银行”也实现了让“石头能贷款”:在常山东方巨石阵旅游景点,开发主体前期投入资金上千万元,2020年出现资金流动难题后,向银行贷款遇到“石头无法抵押”的问题。 “这时候我们看到了堵点在哪里、痛点在哪里,就对‘沉睡的石头’进行‘振兴’‘赋能’,授予(生态价值)证明,打通银行(授信)的通道。”潘晓辉说,“把沉淀化、沉睡的资产‘激活’,是‘两山银行’的重点。” 数据显示,“两山银行”成立以来,共使当地176个行政村实现增收1701万元,新增农村就业人员230余名。 此外,在“两山银行”助力下,常山围绕当地特有的生态产品——“常山胡柚”的全产业链开发,打造“柚见80+”鲜果品牌、开发庆余常山胡柚膏等特色产品、举办“赏花问柚”品鉴活动、推出YOUYOU音乐节、拍摄《胡柚娃》动漫电影…… 独特且有效的机制,正在不断丰富这座山区县生态价值转化的路径。 新时代的乡村振兴:广阔天地在基层 今年,中国正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常山“两山银行”的探索与实践对此有何意义? “这方山水是我们最大的优势,要找准自己最好的路径。这个世界惟一不变的是变化,要拥抱变化、敢于创新。‘两山银行’的实践就是创新的过程,也因为创新带来了动力。”潘晓辉说。 当天演讲的最后,他在谈及常山探索与实践 “两山银行”带来的感悟时提出:创新是不竭的动力、成功是点滴的积累、平台成长的机遇、基层是广阔天地。 “到基层去,到实践中去,到人民群众中去,因为在基层可以创新,在基层可以‘吸取营养’,在基层和老百姓打交道会感觉到很充实。一根树向下扎得越深才能长得越高,‘田间地头的历练’是‘胸怀天下的成长’,基层是广阔的舞台。”面向台下莘莘学子,潘晓辉如是说。 “资源只有被整合在一起才具有规模效应,才能降低交易成本,才能真正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聆听主讲人讲述后,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百人计划”研究员谷保静说。 他评价,常山的实践有着理论基础的支撑,山、水、林、田、湖、草等资源在不确权、边界不清晰时是无法进行交易的,政府的介入降低了交易成本,“两山银行”的探索实践恰恰提供了制度的支撑。 谷保静认为,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推进,“城市化带动乡村振兴”的现象日益明显。以常山为例,其区位优势明显,而盘活、利用区位优势,正是各地区乡村振兴的考虑重点之一。此外,他亦就常山“两山银行”的品牌效应、可持续性等角度提出意见建议。 “今天的主讲人就常山‘两山银行’的组建、内涵、运营以及迭代升级等展开介绍,让我们了解到,常山围绕‘存入绿水青山取出金山银山’核心逻辑进行的实践。作为浙江的‘西大门’,常山探寻了山区县跨越式发展、推动当地实现共同富裕,以及促进碳中和的新路径,这也让我们看到山区县不尽的发展可能性。”中国新闻社浙江分社党委书记、总编辑柴燕菲说。 柴燕菲介绍,中国县域治理大讲堂已走入第十五讲,迄今为止,这一平台已邀请多位在中国县域治理中有一线执政经验的领导干部,讲述县域发展和干部成长故事。她希望,未来有越来越多优秀的县域治理实践者来到中国县域治理大讲堂,分析真知灼见、留下宝贵的治理经验。 据了解,“中国县域治理大讲堂”由中共浙江省委宣传部指导,中国新闻社浙江分社、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浙江大学社会治理研究院共同主办。(完) 【编辑:姜雨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