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重庆5月28日电 题:重庆市电子社保卡签发量超千 一张“无形”卡“领”出百姓“有形”大民生 作者 陈鑫 官鑫 山城雾都、火锅之城、网红城市……重庆,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达3000多年。重庆正深化落实国家大数据战略,深入实施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行动计划,分级分类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为重庆市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提供智能引擎。重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大力推动电子社保卡签发应用,多措并举织密民生保障网,提升群众生活便捷度,助力重庆高标准高水平打造智慧之城。 图为重庆市民展示电子社保卡。 陈鑫 摄 电子社保卡作为社保卡线上应用的有效电子凭证,正活跃在身份认证、民生服务等各个领域,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近日,重庆市人力社保局正式对外公布,重庆市实体社保卡持有人数逾3500万,电子社保卡签发量达到1100万张,电子社保卡签发率位居西部地区前列。 智慧体验 成为群众办事“随身”窗口 电子社保卡能够得到重庆市民的广泛接受,得益于其零跑路、随时随地查办业务的特性。家住重庆市渝中区大坪正街的陈唯宁平时十分关心自己的社保状态,每个月都会到渝中区人力社保局办事大厅进行查询,生怕自己欠缴、少缴。现在申领了电子社保卡,他只需登陆重庆人社APP就可以办理。“有了电子社保卡,真的既省心又省事。”陈唯宁高兴地告诉笔者。 重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信息中心副主任李春航介绍,重庆电子社保卡已开通实现失业保险待遇申领、养老待遇资格认证、社保缴费、待遇信息查询、人事考试查询等59项应用,拥有重庆人社、四川人社、掌上12333、重庆市政府、微信、支付宝等28个线上申领签发渠道。截至5月6日,重庆电子社保卡已为重庆市民提供各项高频事项服务2400余万次。 创新场景 让“无形卡”发挥“大能量” 2021年“五一”期间,到成都游玩的重庆市民张晓惊喜发现,她的电子社保卡可以在成都图书馆享受借阅服务,不仅如此,赴渝成都游客也可以在重庆图书馆体验到同样功能。 “依托电子社保卡零门槛、随身带、方便用的特性,重庆图书馆将成为3500万重庆市民的‘城市书房’。”重庆图书馆馆长任竞表示,自2020年8月以来,重庆市人力社保局与四川省人社厅、重庆市文旅委、重庆图书馆等跨地区、跨部门沟通,协调推进了“川渝阅读一卡通”项目,实现川渝两地社保卡(电子社保卡)在重庆图书馆、四川图书馆、成都图书馆入馆、借书、还书等跨省应用,为推进重庆文化强市建设,共建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发挥积极作用。 “我们还将继续推动重庆电子社保卡与‘渝快码’的有效整合,拓展交通出行、观光旅游等其他民生领域的用卡场景,将电子社保卡打造为智慧之城建设中民生服务方面的一扇窗口,让这张‘无形卡’发挥出‘大能量’。”李春航表示。 从“卡”到“码” 高效服务创享美好生活 2019年3月22日,重庆电子社保卡上线仅9天,签领人数就已接近5万人。两年过后,这一数据增长了200倍。从“卡”到“码”,从基本的社保服务到多元的便民服务……这张操作简单、应用便捷、安全可靠的电子社保卡已经得到了重庆市民的认可。 重庆市政府电子政务中心主任田禾认为,电子社保卡作为实现政务服务“一网、一门、一次”改革的重要途径,是提升公共服务能力的有力抓手,为推动智慧生活全民共享、政务协同全渝通办、基础设施全城连接等方面提供了重要支撑。 “重庆电子社保卡签发超千万,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全新的起点。”重庆市人力社保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孙志坚在重庆市电子社保卡签发量超千万活动现场表示,“下一步,我们将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深入践行以民为本、民生优先的思想,以渝快办为基础,以电子社保卡为载体,集中整合数据资源,简化优化业务流程,推行政务服务‘一码通’,提升群众生活便捷度。” 【编辑:姜雨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