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吸引社会资金近10亿元安徽黟县打造古民居保护新业态

  中新网安徽黟县5月28日电(刘浩 方翔 韩丹妮 何彦铭)28日,安徽省黟县宏村景区内粉墙黛瓦,绿水青山环绕,数百幢明清时期的民居建筑,错落有致,许多游客往来有序漫步其间。

  黟县是古徽商聚集地和徽文化发祥地之一,也是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的核心区之一,拥有“世界文化遗产地、国家生态示范区”等美誉。境内完整保存1590幢明清古建筑,拥有西递、宏村世界文化遗产、3处全国重点文保单位、6个全国历史文化名村、44个中国传统村落,被称为“中国明清古民居博物馆”“中国传统文化的缩影”。

  近年来,黟县始终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建立县、镇、村和旅游公司、民间自律组织的四级保护管理网络,加大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对古建筑群进行“网格化”管理和国保重点古建筑实行“亮证”管理。将景区门票的收入,提取20%作为文物保护资金;吸收徽学专家,建立世界文化遗产专家咨询委员会。2021年,该县对西递胡文光刺史牌坊、屏山消防等重点项目进行评审论证,提出意见20余条,解决明经湖水养管护等诸多疑难问题63个。

  该县充分利用市场资源和社会资本,探索委托管理、产权转让等创新利用模式,全面盘活闲置资源,引入有实力、有高端文化品位、热爱徽州古建筑的人士参与业态打造,以“委托管理”方式推进古祠堂的保护利用,采取管、放结合的“委托管理”新模式,由社会资金负责维修、由主管部门实施监管,解决国有公共文物的保护利用难题。总结古民居流转试点、古建筑委托管理经验,创新祠堂、古道、名人故居等古建筑保护利用方式。

  近5年来,黟县吸引社会资金近10亿元,打造艺术酒店、民俗客栈等19种新兴业态,建成精品民宿、写生基地、特色酒吧等320余处,培育抛绣球、开蒙礼等民俗文旅体验项目31个,每年接待游客超200万人次、带动农民人均增收超万元。2016年获评中国乡村民宿发展示范县。

  该县同时建立长效保护机制,近3年整合各项资金3亿多元用于遗产地文化资源保护,为全县92处文物保护单位挂牌保护,为2个遗产地、6个全国历史文化名村及重点古村落600处古建筑挂牌二维码,向游客数字化展示,让更多海内外游客参与古民居保护,并举办西递宏村成功申遗20周年系列活动。(完)

【编辑:姜雨薇】

免责声明:
1:如非特殊说明,本站对提供的素材及源码不拥有任何权利,其版权归原著者拥有。
2:本站内容均由互联网收集整理、网友上传,并且以技术研究交流为目的,仅供大家参考、学习,不存在任何商业目的与商业用途。
3:本站部分收费内容仅作本站日常维护费用,若您需要商业运营或用于其他商业活动,请您购买正版授权并合法使用。
4:请勿将源码、软件进行商业交易、转载等行为,源码、软件只为研究、学习所提供,该软件使用后发生的一切问题与本站无关。
5:站内资源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1058364519@qq.com指出,本站将立即改正。
6:素材源码均为网络收集,不承担任何版权问题,不提供任何技术支持!
7:严重警告本站木屋模型、木屋CAD图纸、木屋效果图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凡木屋模型及CAD文章由设计师QINYUHUI设计制作,享有内容所有权,文章仅在QINYUHUI名下网站、信息平台或嘿很有内涵微博发布,未经授权违者必究!!!

MASUC » 5年吸引社会资金近10亿元安徽黟县打造古民居保护新业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