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万亩!西藏提升耕地质量让高原土地更肥沃

  新华社拉萨5月27日电(记者格桑边觉)西藏自治区农业农村厅的数据显示,2021年,西藏将新增和改造20万亩以上基本农田,实施200万亩耕地质量提升工程,建设75万亩高标准农田。到2025年,西藏将建成300万亩高标准农田,青稞良种覆盖率达95%。

  受气候、地势影响,西藏中低产田比例高,加上传统耕作方式比较粗放,很长一段时间内粮食生产处于较低水平,主产青稞甚至不能满足当地人民的需求。

  近年来,为提高粮食产量,西藏积极实施耕地改造,通过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完善农田水利、田间道路等基础设施,全方位提升耕地质量,进而不断提高重要农产品供给能力,夯实粮食安全。

  位于拉萨河畔的拉萨市达孜区,地势宽阔、平坦,耕地连片,是西藏粮食主产区之一。2019年以来,达孜区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截至2020年底全区已建成高标准农田2.42万亩,机械操作率达到98%以上,水利基础更加完善、规范,粮食产量大大提高。

  洛珠江白是达孜区恰村村民,家里共有20亩地。“以前有些田地土层薄、石子多,整体肥力不够。”他说,如今家里的农田土地平整,灌溉方便,土质肥沃,粮食产量有了很大提升。

  高标准农田建设,为西藏农业生产提档升级奠定了基础。达孜区在建设高标准农田的基础上,在全区推广春耕、秋收托管模式,既解放农村劳动力,又提高农民经济收入。

  洛珠江白是恰村最早参与托管模式的村民之一。“我们家的农田托管以后,春耕、秋收都由村合作社统一作业,我趁这个机会去外面打工赚钱。”他告诉记者,托管模式逐步得到村民的认可,越来越多的村民参与其中。

  达孜区农业农村局局长次仁尼玛说,只有建成高标准农田,才能提高农业机械化程度,进而推广托管模式、规模化经营等。去年,达孜区2500亩农田实施托管模式种植青稞,每亩增产10公斤至15公斤。

  随着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推进,西藏千百年来的耕作方式也得到改变。2020年底,西藏农机总动力达到691.5万千瓦,农机装备总量突破50.5万台(套),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65%。

  据了解,“十三五”以来,西藏共建成227.26万亩高标准农田,每亩单产粮食由2015年的374.94公斤,提高到2020年的387.33公斤,自治区粮食产量连续6年保持在100万吨以上,主粮青稞供应基本实现自给自足。

【编辑:卞立群】

免责声明:
1:如非特殊说明,本站对提供的素材及源码不拥有任何权利,其版权归原著者拥有。
2:本站内容均由互联网收集整理、网友上传,并且以技术研究交流为目的,仅供大家参考、学习,不存在任何商业目的与商业用途。
3:本站部分收费内容仅作本站日常维护费用,若您需要商业运营或用于其他商业活动,请您购买正版授权并合法使用。
4:请勿将源码、软件进行商业交易、转载等行为,源码、软件只为研究、学习所提供,该软件使用后发生的一切问题与本站无关。
5:站内资源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1058364519@qq.com指出,本站将立即改正。
6:素材源码均为网络收集,不承担任何版权问题,不提供任何技术支持!
7:严重警告本站木屋模型、木屋CAD图纸、木屋效果图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凡木屋模型及CAD文章由设计师QINYUHUI设计制作,享有内容所有权,文章仅在QINYUHUI名下网站、信息平台或嘿很有内涵微博发布,未经授权违者必究!!!

MASUC » 200万亩!西藏提升耕地质量让高原土地更肥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