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民间银饰匠人的传承与创新

  中新网银川5月25日电 题:宁夏民间银饰匠人的传承与创新

  中新网记者 于晶

  白银在中国已经有4000多年的应用历史。因其拥有美丽的银白色及优良的延展性,经常被人们用来打造手镯、戒指、耳环等饰品。5月25日,记者探访宁夏银川市民间手工银匠尹建民的工作室。

  当天,记者来到尹建民的工作室,走进院子,尹建民正在融化银料,只见喷枪吐出的火焰几分钟就将银块融化为银水,银水入槽,马上就变成了一根银条。捶打、加热软化、淬火、再捶打,“叮叮当当”的反复敲打中,银条变成制作手镯的长条银片。在此期间,尹建民犹如画家运笔,操作娴熟,得心应手。

  尹建民说,“手工制作银饰最关键的就是银子的温度和捶打的力度。同样的力度,银子温度过低,无法使其更好延展,温度过高,银子容易变形;同理,同样的温度,力度就尤为重要了。就拿银镯为例,从熔炼到造型,最后抛光,中间要经过七八道工序。”

  一张小矮桌,布满道道刻痕;一把小铁锤,敲打出清脆的“叮叮”声。尹建民神情镇定专注,左手灵活转动錾子,右手有节奏地反复敲打,银手镯上的花纹不一会儿就被錾刻出来,惟妙惟肖。

尹建民展示自己手工制作的银饰。 于晶 摄

  数十年来,尹建民就是沿用古老的手工技艺,用简陋原始的工具,制作着各种精美复杂的日常银饰。他告诉记者,尤其是錾花时,需要特别细致,捶打时凭借手感,没有数十年功力的话,錾出来的花一般比较乱,花纹缺少灵巧的感觉。

  随着现代首饰加工业的兴起,传统手工制作银器的技艺已鲜有人知晓,且手工制作银器耗时长利润低,手工制作银器的匠人越来越少。近年来,尹建民一面坚守传统的手工银饰制作技艺,一面在传承古法的同时,尝试对银饰的款式、图样等进行时尚改进,让饰品更加秀逸灵动和雅致,适合现代人的审美观念。

  尹建民说,当冰冷的银块经过反复敲打,变成银片,或拉成银丝,最后制成精美的银饰,它们便有了温度和灵性。而且纯手工打造的银饰非常结实耐用,并且因为它抛光的时候是亚光,所以会越戴越漂亮。尹建民告诉记者,“作为一名匠人,他愿坚守匠心,用双手,用心雕刻一件件作品,守护和传承传统手工技艺。”(完)

【编辑:孙静波】

免责声明:
1:如非特殊说明,本站对提供的素材及源码不拥有任何权利,其版权归原著者拥有。
2:本站内容均由互联网收集整理、网友上传,并且以技术研究交流为目的,仅供大家参考、学习,不存在任何商业目的与商业用途。
3:本站部分收费内容仅作本站日常维护费用,若您需要商业运营或用于其他商业活动,请您购买正版授权并合法使用。
4:请勿将源码、软件进行商业交易、转载等行为,源码、软件只为研究、学习所提供,该软件使用后发生的一切问题与本站无关。
5:站内资源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1058364519@qq.com指出,本站将立即改正。
6:素材源码均为网络收集,不承担任何版权问题,不提供任何技术支持!
7:严重警告本站木屋模型、木屋CAD图纸、木屋效果图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凡木屋模型及CAD文章由设计师QINYUHUI设计制作,享有内容所有权,文章仅在QINYUHUI名下网站、信息平台或嘿很有内涵微博发布,未经授权违者必究!!!

MASUC » 宁夏民间银饰匠人的传承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