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写:闻着他最爱的稻香,先生睡了——送别“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中新网长沙5月24日电 题:闻着他最爱的稻香,先生睡了

  ——送别“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记者 白祖偕 刘双双

  “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在他深爱的土地上长眠了。

  袁隆平先生的亲人、朋友、学生以及自发从全国各地赶来的民众,24日在长沙明阳山殡仪馆向他做最后的告别。

5月24日上午10时,“杂交水稻之父”、“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院士遗体送别仪式在长沙市明阳山殡仪馆铭德厅举行。来自各地的民众前往殡仪馆送别袁隆平院士最后一程。图为民众在明阳山殡仪馆为袁隆平送上鲜花。 中新社记者 杨华峰 摄

  铭德厅内,身覆国旗的袁老安卧在鲜花翠柏丛中。红蓝格子衬衫,深蓝色西装外套,这是他生前喜欢的衣服。

  面带微笑的遗像,是先生65岁当选院士时所拍。

  在低沉的哀乐中,亲友和各方来宾依次向先生鞠躬告别,与坐在轮椅上的袁老夫人邓则握手。

  袁隆平的家属以书面形式向社会各界深情致谢。他们表示“要化悲痛为力量,践行家父的理想”。

  在今天的送别仪式现场,看着先生安详的面容,有人低声抽泣,有人难掩悲痛之情,失声跪地痛哭。

  闻着他最爱的稻香,先生睡了。

图为送别仪式现场。中新社记者 杨华峰 摄

  91岁的袁隆平先生,挽着裤腿一辈子在田地里,直到住院,还牵挂试验田里的水稻。这一次,先生或许是真的累了。

  专设的群众悼念厅,人流如潮,来了一拨又一拨。

  倾尽一城花,只为奠一人。写满祝福的鲜花与稻穗,堆放了一层又一层。

  这是一场从22日下午就已开始的送别仪式,有人推着行李箱从高铁站下车就来了,有人拄着盲杖辗转地铁、公交来了,还有人请送花外卖小哥送来哀思……

  耄耋老人说,从饥荒年代走过来,自然明白先生的贡献。年轻学生说,吃着袁爷爷的杂交稻长大,谢谢他让我们不曾体验饥饿。

  先生年少时跟随父母颠沛流离,笃定“吃饭的事情最大”,毕其一生追求“发展杂交水稻,造福世界人民”。

  敢闯、敢试的袁隆平先生,在一片质疑声中冲破学术观点的束缚,于1964年开始研究杂交水稻。1976年起,杂交水稻成果在中国大面积推广应用。

图为送别仪式现场。白祖偕 摄

  屡破新高的超级杂交水稻产量,让先生的“禾下乘凉梦”终成现实,也正在造福世界。如今,被誉为“东方魔稻”的杂交水稻已在印度、孟加拉国、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美国等国家大面积种植。

  先生说,“如果不研究杂交水稻,我的生命就没有意义了”。

  如今,枕着他热爱的这片土地,先生睡了。离世前,听到家人唱起《我和我的祖国》,先生血压、心率一度回升。

  “人就像一粒种子,要做一粒好种子”。这是先生的人生信仰,也是他的真实写照。

  先生离去了,却在广袤大地上播种下无数的种子。

  往后每当风吹稻香,我们都会想起你……(完)

【编辑:姜雨薇】

免责声明:
1:如非特殊说明,本站对提供的素材及源码不拥有任何权利,其版权归原著者拥有。
2:本站内容均由互联网收集整理、网友上传,并且以技术研究交流为目的,仅供大家参考、学习,不存在任何商业目的与商业用途。
3:本站部分收费内容仅作本站日常维护费用,若您需要商业运营或用于其他商业活动,请您购买正版授权并合法使用。
4:请勿将源码、软件进行商业交易、转载等行为,源码、软件只为研究、学习所提供,该软件使用后发生的一切问题与本站无关。
5:站内资源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1058364519@qq.com指出,本站将立即改正。
6:素材源码均为网络收集,不承担任何版权问题,不提供任何技术支持!
7:严重警告本站木屋模型、木屋CAD图纸、木屋效果图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凡木屋模型及CAD文章由设计师QINYUHUI设计制作,享有内容所有权,文章仅在QINYUHUI名下网站、信息平台或嘿很有内涵微博发布,未经授权违者必究!!!

MASUC » 特写:闻着他最爱的稻香,先生睡了——送别“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