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教育融入“社会大课堂” 中外学子南京认养水杉

  中新网南京5月23日电 (方彦蘅 雷蕾 徐珊珊)“让我们围成一个圈。”22日,在南京中山植物园和平广场,一株“年逾花甲”的水杉树下,30余名来自南京林业大学国际教育学院的中外学生手牵手围成圈。从今天起,他们将成为这棵水杉树的“守护者”。

  “水杉不仅是中国的骄傲,更为我们南林人视若珍宝。”来自林学专业的大二学生袁曦林说,“水杉作为孑遗植物,是以南林老校长郑万钧为代表的老一辈中国林学家率先发现,历经八年才完成鉴定和命名的。身为南林学子,我对水杉有着别样深厚的感情。”

中外学子南京认养水杉。 李寒冰 摄

  1948年5月,郑万钧和胡先骕联名在静生生物调查所《汇报(新编)》第一卷第二期正式发表《水杉新科及生存之水杉新种》一文,肯定了“活化石”水杉的存在。这一发现被公认为是“20世纪植物界的重大发现”。

  水杉被发现和科学命名后育成的第一批苗木就被种植在南京,中山陵、南林校园、御道街两旁等是全国乃至全世界第一批种植的水杉。而且,这个古老的化石树种表现出极大的生命力和适应性,如今不仅在中国被广泛栽培,更作为友好的使者,在多个国家“落户”,把中国人民的深厚友谊传播到世界各地。

  来自喀麦隆的尖子同学现就读于南林大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我在许多国家都见到过水杉,它的树形非常优美,很荣幸能够亲自认养一株水杉树。”尖子说。

中外学子南京认养水杉。 李寒冰 摄

  据了解,本次挂牌认养期为一年。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南林学子可凭中山植物园发放的“认养通行卡”,随时入园关注树木生长情况。除了水杉之外,同学们还将该片绿地上的其他树木进行了分组认养,后期将实际承担起绿地内杂草铲除、垃圾清理、虫害治理等工作。

  “生态文明教育不只是课堂教育,更是生活教育和行动能力的培养。”南京林业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副院长赵莉表示,把生态文明教育融入育人全过程,就要充分发挥社会大课堂的作用。“生态文明不仅是中华民族的期盼,也是全世界的共同期盼。所以不管是中国学生还是外国留学生,我们都希望将生态的种子播撒心田,为携手创造世界生态文明美好未来贡献一己之力。”(完)

【编辑:周驰】

免责声明:
1:如非特殊说明,本站对提供的素材及源码不拥有任何权利,其版权归原著者拥有。
2:本站内容均由互联网收集整理、网友上传,并且以技术研究交流为目的,仅供大家参考、学习,不存在任何商业目的与商业用途。
3:本站部分收费内容仅作本站日常维护费用,若您需要商业运营或用于其他商业活动,请您购买正版授权并合法使用。
4:请勿将源码、软件进行商业交易、转载等行为,源码、软件只为研究、学习所提供,该软件使用后发生的一切问题与本站无关。
5:站内资源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1058364519@qq.com指出,本站将立即改正。
6:素材源码均为网络收集,不承担任何版权问题,不提供任何技术支持!
7:严重警告本站木屋模型、木屋CAD图纸、木屋效果图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凡木屋模型及CAD文章由设计师QINYUHUI设计制作,享有内容所有权,文章仅在QINYUHUI名下网站、信息平台或嘿很有内涵微博发布,未经授权违者必究!!!

MASUC » 生态文明教育融入“社会大课堂” 中外学子南京认养水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