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热评:词典之大,为何就容不下一个“六(lù)安”

  新华社北京5月21日电 题:词典之大,为何就容不下一个“六(lù)安”

  新华社记者胡浩、孙少龙

  连日的六安读音之辨,引发网友热烈讨论。这正说明人民群众关注地域文化,关注历史传承,关注语言文字规范,对文化和历史的尊重。

  六安读音之辨,源于《现代汉语词典》在修订过程中取消了“六”用作地名时的“lù”的读法。到底如何对待地名异读,其实并无多少深奥道理可言,但它折射出社会对文化多元性乃至亚文化的包容度。

  《咬文嚼字》主编黄安靖认为,“六”字作为地名时,“lù”的读音有没有消失,不能简单地用文章证明,而要到实地调查,听听老百姓是怎么想、怎么读的。词典不应取消语言生活中存在的读音。此外,地名不仅仅是语言学现象,更是社会现象。因此,对地名、姓氏等读音的审定,要综合考虑社会文化大背景。

  词典是学术产品,更是语言文化的承载者。将中华文化的思想观念与价值体系传递出来、保存下去,是词典编撰的应有之义和基本之责。从这个意义上说,在编撰取舍时,剔除什么、吸收什么,不能只凭个人好恶和所谓学术追求,而是必须要用好文化这把尺子,考量历史传承、百姓感受、文化价值与导向。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而兼容并蓄,语言和文字也是如此。就以《现代汉语词典》为例,“巴士”“的士”“买单”“宅男”等新词汇不断被收录进来,体现了语言文字发展的开放性;而宕(tàn)昌、乐(lào)亭、蔚(yù)县等读音的保留,体现了语言文字的传承。

  词典之大,为何就容不下一个“六(lù)安”?网友的提问,应该必须得到回答。

  词典无疑是权威的,但权威来自普遍认同。

  字词当前,仅仅有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要知道,文化因尊重和包容而久远。

【编辑:田博群】

免责声明:
1:如非特殊说明,本站对提供的素材及源码不拥有任何权利,其版权归原著者拥有。
2:本站内容均由互联网收集整理、网友上传,并且以技术研究交流为目的,仅供大家参考、学习,不存在任何商业目的与商业用途。
3:本站部分收费内容仅作本站日常维护费用,若您需要商业运营或用于其他商业活动,请您购买正版授权并合法使用。
4:请勿将源码、软件进行商业交易、转载等行为,源码、软件只为研究、学习所提供,该软件使用后发生的一切问题与本站无关。
5:站内资源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1058364519@qq.com指出,本站将立即改正。
6:素材源码均为网络收集,不承担任何版权问题,不提供任何技术支持!
7:严重警告本站木屋模型、木屋CAD图纸、木屋效果图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凡木屋模型及CAD文章由设计师QINYUHUI设计制作,享有内容所有权,文章仅在QINYUHUI名下网站、信息平台或嘿很有内涵微博发布,未经授权违者必究!!!

MASUC » 新华热评:词典之大,为何就容不下一个“六(lù)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