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教上门的老师走进方家镇前往星星(小名)家开展送教上门志愿服务。 刘忠俊 摄 穿行在果树林小路上的送教老师们。 潘建勇 摄 徐瑞霜老师辅导星星(小名)练习写字。 刘忠俊 摄 徐瑞霜老师辅导星星(小名)进行个训康复训练。 刘忠俊 摄 仁寿特殊教育学校教室里老师正在教孩子唱歌。 刘忠俊 摄 罗秀英(中)、徐瑞霜(右一)老师上门辅导重度自闭症伴随语言功能丧失的孩子星星(小名)。 刘忠俊 摄 曾玲老师正在辅导孩子读数字5. 潘建勇 摄 星星(小名)(左)收到老师带来的爱心礼物很开心。 刘忠俊 摄 邓思巧老师正在教孩子看图识物。 潘建勇 摄 5月20日,四川眉山市仁寿县特殊教育学校,由4名老师组成的送教上门志愿服务队走进方家镇菊湾村,为重度自闭症伴随语言功能丧失的孩子星星(小名)上门讲课,同时帮孩子们进行康复训练。 据了解,眉山市仁寿县乡村,一些身患重度残疾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的孩子,无法前往学校享受正规教育。为此,仁寿县特殊教育学校的50名老师志愿分成12个小组,为31名重度残疾孩子开展送教上门志愿服务,增强孩子们自信心,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和认知能力,让残疾孩子足不出户就能接受教育。 因这些孩子一般居住在离城较远的山村,又是留守儿童,送教上门时,老师们及时将爱心人士捐赠的衣服、食品和学习用品等送到孩子们手上,让孩子们零距离感受社会大家庭的关爱。 记者注意到,送教途中老师总是用背篓装教具、康复器材、课本书籍,同时还有衣服、食品等。“因物品多,下车后有时需步行一段乡间小路,大家便用当地乡村常用的背篼来装物品,并背在背上。”送教教师徐瑞霜称,大家还根据孩子的残疾程度,为他们制定相应课程。如:文化知识、生活自理、行为习惯、个训康复、情绪管理、多感官康复…… 2014年至今,仁寿县特殊教育学校老师每月利用课余时间送教下乡,每组老师每月送教4次或6次,开展送教上门万余人次。送教老师也成为乡间小路上一道“特殊风景”,老师们用爱与责任为残疾孩子撑起了一片蓝天,村民们称她们为“背篼老师”。 (完) 【编辑:王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