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专家南京“把脉”化工产业绿色发展之路

  中新网南京5月19日电 (徐珊珊)19日,南京工业大学举办“合并组建20周年·办学119周年——创新发展大会暨高峰论坛”,十余位院士及数十位业内专家围绕化工产业的绿色发展之路展开探讨。

  中国工程院院士、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主席陈勇分享了碳达峰和碳中和的实现路径和解决方案,并提出“无废社会”的建议。他强调,“无废社会”建设是实现绿色发展和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路径,“无废社会”需要科技创新的支撑,科技创新要以需求牵引、以问题为导向。

  陈勇提出,“无废城市”并不是没有固废产生,也不意味着固废能完全资源化利用,而是一种先进的城市管理理念,旨在最终实现整个城市固体废物产生量最小、资源化利用充分、处置安全的目标。

  目前,南京工业大学正和政府、企业联手,通过数据平台建设,探索挖掘全新的化工产业商业模式,建立行业生态产业链园区,实现由传统化工到绿色化工再到智慧化工的转型升级。

  “所谓绿色工艺就是要从工艺源头上运用环保理念,减少污染物生产。”南京工业大学校长乔旭表示,要在工业生产过程中采用绿色工艺,让污染物不出装置和车间,更不出企业,杜绝其成为“公害”的可能,也就是要实现废弃物资源化、生产过程减量化、污染物治理与生产过程一体化。

  其团队首创的“三废”多相态临氧裂解一体化深度净化技术,已在不少沿江化工企业园区应用,并建成全球最大二苯胺等工业装置,近三年累计新增产值27.45亿元,新增利润3.38亿元,累计减排废气超过6.72亿立方米,减排有机危废近1万吨。

  “污染物是放错位置的资源,要想办法‘吃干榨净’,变废为宝。”南京工业大学膜科学技术团队负责人邢卫红介绍,膜分离技术可大幅度削减污染物排放量,尤其在传统处理手段无法达标的印染、皮革、电镀、焦化、酿造等领域,做到“吃干榨净”,实现资源回收循环利用,是工业污水资源化的关键共性技术。

  据了解,南京工业大学依托国家级科研平台,曾开发全球首套制浆造纸废水零排放示范工程,成功解决了制浆造纸业的世界级环保难题,“废水能喝”“废水养鱼”已经从理想变为现实。

  “十三五”期间,南京工业大学累计减排工业废水2亿多吨,带动用户企业新增产值142.2亿元,实现了经济和社会效益双丰收。近年来,南京工业大学在长江经济带制药、化工、钢铁等行业复制和推广废水资源化技术,实现了工业废水高品质利用。(完)

【编辑:王诗尧】

免责声明:
1:如非特殊说明,本站对提供的素材及源码不拥有任何权利,其版权归原著者拥有。
2:本站内容均由互联网收集整理、网友上传,并且以技术研究交流为目的,仅供大家参考、学习,不存在任何商业目的与商业用途。
3:本站部分收费内容仅作本站日常维护费用,若您需要商业运营或用于其他商业活动,请您购买正版授权并合法使用。
4:请勿将源码、软件进行商业交易、转载等行为,源码、软件只为研究、学习所提供,该软件使用后发生的一切问题与本站无关。
5:站内资源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1058364519@qq.com指出,本站将立即改正。
6:素材源码均为网络收集,不承担任何版权问题,不提供任何技术支持!
7:严重警告本站木屋模型、木屋CAD图纸、木屋效果图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凡木屋模型及CAD文章由设计师QINYUHUI设计制作,享有内容所有权,文章仅在QINYUHUI名下网站、信息平台或嘿很有内涵微博发布,未经授权违者必究!!!

MASUC » 院士专家南京“把脉”化工产业绿色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