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延安革命纪念馆:绿色军服传递红色记忆

  中新网陕西延安5月19日电 题:探访延安革命纪念馆:绿色军服传递红色记忆

  中新网记者 张一辰

  “我们不仅是讲解员,也是把红色历史和文化传播出去的一个媒介,更是一种精神的传承。”延安革命纪念馆讲解员李元蓉表示。

  19日,记者跟随“百年辉煌看陕西”2021两岸媒体采访团对延安革命纪念馆(以下简称:纪念馆)进行参访。在此间,有一支讲解员队伍,她们身着绿色军服、英姿飒爽,为来自各地的游客讲述着每一件革命文物背后的红色记忆。

  扎着马尾,穿着一身整齐军服的李元蓉,从西北大学播音主持专业毕业后回到家乡延安,进入纪念馆工作,至今已有十个年头。

  “我们讲解员在考核进入纪念馆的时候,除了笔试还有面试,最后还有才艺展示,比如唱歌跳舞这些基本技能。”李元蓉表示,如今,纪念馆的讲解员有35人,另外在延安的杨家岭、枣园、王家坪等革命旧址,也有像她一样的讲解员,总人数约为200人。

  近年来,随着红色旅游的兴起,从延安革命纪念馆到宝塔山;从中共七大旧址到枣园革命旧址,分布在陕西省延安市的多处“红色地标”成为游客致敬革命先辈的“热选地”。

  “今年时值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游客相较往年要更多一些,讲解工作考验的是我们每个人的综合素质,包括体力、脑力、口才等各方面。”李元蓉坦言。

  延安革命纪念馆始建于1950年1月,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最早建立的革命纪念馆之一。馆藏文物有3.5万余件,历史照片5500多张,图书资料1.2万余册。其中,一、二级文物有1700余件,延安时期出版发行的报刊杂志100余种。

  “讲解员除了讲解外,更是历史与观众间的桥梁。”在纪念馆从事讲解工作已有12年的王园园告诉记者,随着时代的发展,讲解工作也在由“灌输式”向“引导式”转变,她力求将自己的所知全部讲给游客,从而引发大家对“红色文化”的兴趣。

  “游客多的时候,每天除了吃饭的十几分钟外,很难有休息的时间。虽然累,但很有成就感,希望自己能将红色文化更好地传播出去。”李元蓉如是说。(完)

【编辑:于晓】

免责声明:
1:如非特殊说明,本站对提供的素材及源码不拥有任何权利,其版权归原著者拥有。
2:本站内容均由互联网收集整理、网友上传,并且以技术研究交流为目的,仅供大家参考、学习,不存在任何商业目的与商业用途。
3:本站部分收费内容仅作本站日常维护费用,若您需要商业运营或用于其他商业活动,请您购买正版授权并合法使用。
4:请勿将源码、软件进行商业交易、转载等行为,源码、软件只为研究、学习所提供,该软件使用后发生的一切问题与本站无关。
5:站内资源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1058364519@qq.com指出,本站将立即改正。
6:素材源码均为网络收集,不承担任何版权问题,不提供任何技术支持!
7:严重警告本站木屋模型、木屋CAD图纸、木屋效果图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凡木屋模型及CAD文章由设计师QINYUHUI设计制作,享有内容所有权,文章仅在QINYUHUI名下网站、信息平台或嘿很有内涵微博发布,未经授权违者必究!!!

MASUC » 探访延安革命纪念馆:绿色军服传递红色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