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骥:未来的投资会越来越多地流向自然资本

  中新网北京5月19日电 (记者 夏宾)中新网国是论坛之“能源中国——迈向碳达峰:地方经济转型与能源发展新机遇”18日在北京举行,能源基金会首席执行官兼中国区总裁邹骥在论坛上探讨了”双碳目标”下的新增长逻辑,并对落实地方碳达峰提出了建议。他认为,未来的投资会越来越多地流向自然资本。

  新的增长故事要从对国民财富的理解讲起。邹骥表示,国民财富一般有不同的构成比例,在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时,国民财富主要是由物质资本构成,比如房子、机器、汽车等。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产业结构也会发生相应变化,服务业占比会越来越高,这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是在同步变化的,是未来的趋势。

  换言之,在未来的40年里,到2060年实现碳中和目标,中国国民财富会发生变化,即要求自然资本的存量、增量都要有显著增长。

  “所以,我们的投资就越来越多地流向自然资本这个领域,今后这30年、40年,我判断在自然资本投资这个领域里边会有新的一批富人产生。”邹骥说。

  由此,邹骥描绘出了一个新的增长逻辑:国家提出“双碳目标”,划定碳资产边界;向市场主体有偿分配碳资产产权;培育碳市场,交易碳资产,发展碳金融,发现碳价格;刺激低碳投资和技术创新。

  邹骥强调,中国提出的“双碳目标”是一场革命,这场革命涉及千家万户、各行各业,而要实现这个目标,在中国的国情下,地方实践尤为重要,再雄伟的目标都需要地方政府、企业、居民等方方面面来努力,所有国家意志和国家努力最后都是要由地方来实施落实。

  邹骥认为,若想为之后的“碳中和”争取更多时间,应尽可能将“碳达峰”的日期提前,并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是按照空间、区位、能源和资源禀赋及产业布局比较优势,全国统筹优化不同地区在发展、资源能源和产业方面的功能,确定能源供给地区与品种格局,确定能源跨区输送通道的分布。

  二是基础设施发挥举国体制优势,同时解决中央地方激励相容问题,各级政府事权与财权统一,精细界定地方政府监管和减排职能。

  三是继续深化土地政策的改革,把土地利用政策方面功能、规划与财政对土地依赖的问题,在“十四五”期间加速解决。

  四是中央地方财政体制改革,要适应绿色低碳转型,构建基于市场的财政激励政策环境。

  五是关注碳市场的布局与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力度的多样化影响。

  六是关注公平转型,有序过渡问题。对于转型中的就业、地方财政稳定等问题统筹考虑。

  七是支持地方的能力建设,加强指导和帮扶。(完)

【编辑:苏亦瑜】

免责声明:
1:如非特殊说明,本站对提供的素材及源码不拥有任何权利,其版权归原著者拥有。
2:本站内容均由互联网收集整理、网友上传,并且以技术研究交流为目的,仅供大家参考、学习,不存在任何商业目的与商业用途。
3:本站部分收费内容仅作本站日常维护费用,若您需要商业运营或用于其他商业活动,请您购买正版授权并合法使用。
4:请勿将源码、软件进行商业交易、转载等行为,源码、软件只为研究、学习所提供,该软件使用后发生的一切问题与本站无关。
5:站内资源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1058364519@qq.com指出,本站将立即改正。
6:素材源码均为网络收集,不承担任何版权问题,不提供任何技术支持!
7:严重警告本站木屋模型、木屋CAD图纸、木屋效果图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凡木屋模型及CAD文章由设计师QINYUHUI设计制作,享有内容所有权,文章仅在QINYUHUI名下网站、信息平台或嘿很有内涵微博发布,未经授权违者必究!!!

MASUC » 邹骥:未来的投资会越来越多地流向自然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