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首次尝试“公园种菜”

  本报讯(记者 王斌)近日,温榆河公园里多了一片“菜园”。别小看这片6000平方米的菜园,这是北京首次尝试在公园里“种菜”。 “茼蒿也能开花啊?以前只知它是涮肉的‘必备菜’!”望着园子里一大片金黄色的茼蒿花,不少游客好奇地议论着。

  北京的第一产业格局始终是“大城市、小农业”,这一片金黄的“茼蒿花”,似乎正在把“农业”和“城市”这两个概念连接起来,让市民真切感受到身边的 “观光型菜园”的全新涵义。

  五月的艳阳和微风里,高挺的茼蒿花如盖,伏地的生菜叶翠生生,羽衣甘蓝菜梗上更是闪着鲜亮的紫色。“我们把这片菜园取名‘东囿云稼’,将农业景象融入城市公园,还打算让市民参与采摘活动,近距离体验丰收之乐。”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蔬菜作物科高级农艺师王帅介绍。

  “这是全市农业系统首次尝试‘公园种菜’,不同于大棚作业,我们至少要过三道坎儿!”王帅向北京青年报记者念叨起“菜园宝典”。

  一是“成活”坎儿。菜蔬不同于花花草草,在从农业大棚移栽到公园的菜园里之前,需要“炼”苗,也就是在大棚里让菜蔬株体逐渐适应温差、风量、浇水量的变化,这样才好活。

  二是“换茬”坎儿。“城市菜园”要的就是个“景儿”,所以必须用应季菜“换茬”,才能让游客“常赏常新”。为此,设计团队计划一年四季种三茬儿:当下昼夜温差大,以茼蒿等耐凉型菜蔬品类为主;随着入夏气温升高,将开始增种彩椒、番茄等果实型喜温菜蔬;待天气转凉后,再轮回耐凉型蔬菜,进一步增加大白菜、生菜、油菜等。

  三是“防盗”坎儿。防止个别游客私挖乱采,设计者在每垅菜田四周都用竹竿搭成篱笆墙,看上去有“篱落疏疏一径深”的诗意,也起到了物理隔离、保护的作用。

  北京青年报记者在现场看到,“菜园”里小溪蜿蜒,碎石垫道,游客们徜徉其间,其乐融融。

  “温榆河公园横跨三区,堪称北京最大的‘绿肺’,这里本来就有人工山体的登高之乐,温榆河支流的水网之美,120种乔木的林荫之道,人工湖面的芦苇之景,大片草坪的养眼之绿,如今,又添上了‘城市菜园’的田庄之趣,可以说‘山水林田湖草沙’的生态层级已经尽括囊中了。”王帅向北青报记者介绍说。

【编辑:田博群】

免责声明:
1:如非特殊说明,本站对提供的素材及源码不拥有任何权利,其版权归原著者拥有。
2:本站内容均由互联网收集整理、网友上传,并且以技术研究交流为目的,仅供大家参考、学习,不存在任何商业目的与商业用途。
3:本站部分收费内容仅作本站日常维护费用,若您需要商业运营或用于其他商业活动,请您购买正版授权并合法使用。
4:请勿将源码、软件进行商业交易、转载等行为,源码、软件只为研究、学习所提供,该软件使用后发生的一切问题与本站无关。
5:站内资源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1058364519@qq.com指出,本站将立即改正。
6:素材源码均为网络收集,不承担任何版权问题,不提供任何技术支持!
7:严重警告本站木屋模型、木屋CAD图纸、木屋效果图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凡木屋模型及CAD文章由设计师QINYUHUI设计制作,享有内容所有权,文章仅在QINYUHUI名下网站、信息平台或嘿很有内涵微博发布,未经授权违者必究!!!

MASUC » 北京首次尝试“公园种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