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保生大帝绕境巡安文化节恢复举办 台胞叹“解乡愁”

  中新社厦门5月16日电 (记者 杨伏山)重修开放的厦门海沧沧江三都瑞青宫,16日恢复举办一年一度的保生大帝大型绕境巡安文化节,来自海峡两岸的闽南文化专家、民俗艺阵、海内外信众等相聚瑞青宫,共祭保生大帝。

5月16日,重修开放的厦门海沧沧江三都瑞青宫恢复举办一年一度的保生大帝大型绕境巡安文化节,来自海峡两岸的闽南文化专家、民俗艺阵、海内外信众等相聚瑞青宫,共祭保生大帝。图为国家级非遗项目“蜈蚣阁” 。 中新社记者 杨伏山 摄

  因为疫情影响与重修,这一民俗盛会停办了两年。

  “参加这个活动,看到很多闽台共有的民俗表演,感觉特别亲切,就像回家一样。”在厦台胞管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说,虽然在台湾看过很多类似表演,但此次别有一番感触,特别是离家已有段时间,更觉倍解乡愁。

  保生大帝在台湾是仅次于妈祖的第二大民间信仰,分灵庙多达数百座,有信众数百万人。而福建是保生大帝信仰的发源地。

  始建于南宋乾道年间的沧江三都瑞青宫,供奉着厦门唯一一尊棕色脸保生大帝。清朝时,不少当地民众漂洋过海到台湾,将瑞青宫保生大帝的香火,一并传到海峡彼岸,瑞青宫从而成为不少台湾保生大帝宫庙的祖庙。

图为开幕仪式。 中新社记者 杨伏山 摄

  海沧区闽南文化研究会会长、瑞青宫管委会董事长林合安告诉记者,在瑞青宫内,还留有一篇出自清代著名文人吕世宜之手的石刻碑记。吕世宜祖籍金门、成长于厦门,曾在台湾板桥林家任教二十年,被誉为台湾金石学宗师和“图书馆之父”,这篇碑记是他遗文中唯一一篇涉及保生慈济文化的碑记。

  厦门市非遗保护中心专家组组长陈耕表示,瑞青宫历史悠久,传承文化的同时还联系着两岸民众的情感。

  他说,闽台文化同根同源,两岸的民间交流有利于民众沟通感情、传承文化,每年的巡安文化节,对台胞和海外游子来说,就是一种乡愁,召唤着他们回来寻根谒祖,传承文化。

。图为绕境巡安队伍出发。  中新社记者 杨伏山 摄

  今年的巡安文化节吸引来自海峡两岸的26个表演方阵、逾千名信众参与,蜈蚣阁、竹竿舞、踢火、火鼎公婆等传统非遗表演,现场比拼,沿路吸引众多民众驻足观赏。

  其中的“踏火”民俗表演,尤具观赏性。人们抬着保生大帝神像踩上滚烫的炭堆并踢开炭火来回奔跑,脚底安然无恙,令人啧啧称奇。(完)

【编辑:李骏】

免责声明:
1:如非特殊说明,本站对提供的素材及源码不拥有任何权利,其版权归原著者拥有。
2:本站内容均由互联网收集整理、网友上传,并且以技术研究交流为目的,仅供大家参考、学习,不存在任何商业目的与商业用途。
3:本站部分收费内容仅作本站日常维护费用,若您需要商业运营或用于其他商业活动,请您购买正版授权并合法使用。
4:请勿将源码、软件进行商业交易、转载等行为,源码、软件只为研究、学习所提供,该软件使用后发生的一切问题与本站无关。
5:站内资源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1058364519@qq.com指出,本站将立即改正。
6:素材源码均为网络收集,不承担任何版权问题,不提供任何技术支持!
7:严重警告本站木屋模型、木屋CAD图纸、木屋效果图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凡木屋模型及CAD文章由设计师QINYUHUI设计制作,享有内容所有权,文章仅在QINYUHUI名下网站、信息平台或嘿很有内涵微博发布,未经授权违者必究!!!

MASUC » 厦门保生大帝绕境巡安文化节恢复举办 台胞叹“解乡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