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应对“少子老龄化”需用好供给侧改革思维

  应对“少子老龄化”需用好供给侧改革思维

  本报评论员兰天鸣

  国家统计局11日公布的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2.64亿,占18.7%;65岁及以上人口1.9亿,占13.5%。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表示,人口老龄化是社会发展的重要趋势,也是今后较长一段时期我国的基本国情。

  世界很多发达国家进入老龄化社会时已处于较高发展水平,但我国目前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人口老龄化不断加深的态势,为我国未来产业结构转型和高质量发展带来更多不确定性,从供给侧和需求侧影响着经济发展。

  应对人口老龄化永远是“一揽子工程”,仅靠“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碎片化治理,永远无法做到科学应对,这也是当前社会对“少子老龄化”等问题探讨众说纷纭的原因之一。应对“少子老龄化”问题不能停留在口头和纸面,需利用好供给侧改革解决问题的系统性思维。

  首先需解决的是养老资源“从何而来”以及“如何统筹”的问题。我国需要形成和“银发浪潮”相适应的劳动力市场,推动形成适应老年人弹性就业和养老金弹性领取体系,形成更广泛、更充分的就业,使就业和养老实现公平和可持续。在制度保障方面,国家应加快推进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并进一步拓展养老基金多元化充实的路径。

  其次,针对当前“越年轻越不愿生”的生育意愿下降问题,需要社会各界的正视和努力。当前,随着我国育龄妇女的数量逐年呈现出下降趋势,加上晚生、不愿意生等社会心理的存在,已经到了鼓励年轻人生育的“窗口期”和把握中国未来人口形势变化的关键期。

  解决“越年轻越不愿生”问题应回归到重视民生的本源,完善建立“生育友好型社会”。根据相关调查,当前经济压力已成为抑制生育意愿与阻碍生育计划的重要因素。应尽量完善国内0岁至3岁的托幼机构制度,减轻隔代抚养和教育负担。完善家庭收入保障机制,譬如优化合法生育二孩家庭的减免税政策;提高育龄妇女劳动就业保障,为二孩母亲提供更为宽松优惠的产假制度和生育保险金制度……

  从根本而言,“银发浪潮”来袭,我国需构建中国特色的应对方式,从人口“数量红利”模式走向“质量红利”模式,抓住产业革命契机,大力推动科技发展、自主创新、人才教育,完成从“世界第一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的转变。

【编辑:陈海峰】

免责声明:
1:如非特殊说明,本站对提供的素材及源码不拥有任何权利,其版权归原著者拥有。
2:本站内容均由互联网收集整理、网友上传,并且以技术研究交流为目的,仅供大家参考、学习,不存在任何商业目的与商业用途。
3:本站部分收费内容仅作本站日常维护费用,若您需要商业运营或用于其他商业活动,请您购买正版授权并合法使用。
4:请勿将源码、软件进行商业交易、转载等行为,源码、软件只为研究、学习所提供,该软件使用后发生的一切问题与本站无关。
5:站内资源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1058364519@qq.com指出,本站将立即改正。
6:素材源码均为网络收集,不承担任何版权问题,不提供任何技术支持!
7:严重警告本站木屋模型、木屋CAD图纸、木屋效果图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凡木屋模型及CAD文章由设计师QINYUHUI设计制作,享有内容所有权,文章仅在QINYUHUI名下网站、信息平台或嘿很有内涵微博发布,未经授权违者必究!!!

MASUC » 评论:应对“少子老龄化”需用好供给侧改革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