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八旬老兵收集200多名战友手印及事迹:让后辈铭记历史

  中新网成都5月7日电 (邹世进 张浪)5月清晨,在成都市青白江区,一缕阳光透过窗户照射在这位耄耋老人的脸上,他戴着老花眼镜,挺直着身板,坐在书桌前一笔一画地认真书写着,书页上一个鲜红的手掌印格外醒目。老人叫高益民,是川化集团一名退休工人,是一名退伍老兵。

  多年来,高益民在专注做一件事——将收集到参战老兵的手掌印编写成册,向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献礼。目前,他已经整理完成了两套册子,共收录了200多位老兵的手印及事迹。

高益民(后排右2)与战友们合影。 邹世进 摄

  1941年8月,高益民出生在灌县(今都江堰市)太平乡。1958年11月,初中尚未毕业的他,响应政府号召来到金堂县华严乡参加四川肥料厂的建设。“我刚来的时候,工地上只建起了一个合成塔,其他地方都是农田,地里的麦苗才刚刚冒出头。”高益民回忆。当时,他和来自全国各地的青年,用最传统的锄头、铁揪、箩筐参加劳动,每天干得热火朝天。

  1961年8月,西藏部队来青白江征兵,听说是去西藏守边防,保卫祖国,川化厂的青年工人们都热血沸腾,高益民也报名了。经过严格的体检和政审,高益民和其他200多名工友被部队录取。“当时,真是一人当兵全家光荣,我走到哪里,都有人投来羡慕的目光。”说起当兵,高益民老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经过近1个月的行军,高益民和新兵终于到达了拉萨的军营。在这里,他们接受了严格的步兵军事训练。训练中,高益民特别刻苦,无论是队列还是摸、爬、滚、打,他都练得很认真。军事训练后,他们就投入到战斗中。期间,高益民经历了血与火的考验,变得更加成熟坚韧。高益民也因此多次负伤,经过了一次又一次生与死的考验。

  1967年,在营部当通讯员的高益民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我现在仍清楚记得入党介绍人的名字,一个是我们的连长,名叫王怀炳,双流人,另一个是副排长蒋世荣,大邑人。”回忆起入党时的情景,高益民眼眶中闪着泪花。“我们那时入党,思想很单纯,就是为了更好为人民服务,积极为党做工作。”

  1974年2月,高益民复员回到川化,到供应部工作。当时正赶上建年产合成氨30万吨尿素和48万吨大化肥装置,他发扬军人特有的吃苦耐劳精神,出色完成了一次又一次工作任务,从保管员逐步成长为工会主席,直到2001年退休。

高益民收集整理参战老兵手印和事迹。 邹世进 摄

  2016年,高益民参加了一次老兵聚会。“我们在部队上,就是接受党的教育,继承和发扬了老一辈革命军人不怕流血牺牲的精神。现在,上过战场的老兵们越来越少了,如何把这种精神传承下去,是我们这些老兵思考的问题。”高益民提出。

  后来,在参观了建川博物馆,看到川军抗日英雄们留下的红手印时,高益民深受启发,他要收集参加过对印边境自卫反击战老兵们的手印,制作成书,让后辈铭记历史。

  说干就干,在家人和战友的支持下,他自费到西安、自贡、眉山等地,拜访老军人,收集老兵们的手印、照片及生平事迹。(完)

【编辑:姜雨薇】

免责声明:
1:如非特殊说明,本站对提供的素材及源码不拥有任何权利,其版权归原著者拥有。
2:本站内容均由互联网收集整理、网友上传,并且以技术研究交流为目的,仅供大家参考、学习,不存在任何商业目的与商业用途。
3:本站部分收费内容仅作本站日常维护费用,若您需要商业运营或用于其他商业活动,请您购买正版授权并合法使用。
4:请勿将源码、软件进行商业交易、转载等行为,源码、软件只为研究、学习所提供,该软件使用后发生的一切问题与本站无关。
5:站内资源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1058364519@qq.com指出,本站将立即改正。
6:素材源码均为网络收集,不承担任何版权问题,不提供任何技术支持!
7:严重警告本站木屋模型、木屋CAD图纸、木屋效果图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凡木屋模型及CAD文章由设计师QINYUHUI设计制作,享有内容所有权,文章仅在QINYUHUI名下网站、信息平台或嘿很有内涵微博发布,未经授权违者必究!!!

MASUC » 成都八旬老兵收集200多名战友手印及事迹:让后辈铭记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