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的“十万个为什么”】中国第一枚原子弹为什么有这样一个名字?

资料图:在“伟大历程 辉煌成就——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型成就展”上,参观者拍摄新中国第一颗原子弹模型。中新社记者 侯宇 摄

  中新网北京5月7日电 (记者 阚枫)近年来,“卡脖子”是中国舆论场上的高频词之一,关键核心技术的攻关成为全社会关注的话题。

  其实,在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中,面临“卡脖子”的危局困境并不鲜见,但是,一路艰难险阻走来,也造就了中国共产党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

  提到“卡脖子”,57年前,那颗石破惊天的原子弹就是一个例子。

  1964年10月16日,随着一声巨响,巨大的蘑菇云在中国西北荒漠腾空而起,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的消息,轰动世界。

  很多人不知道,这颗原子弹在爆炸之前一直有个神秘的代号“596”,在当时参与原子弹研制的科学家中,它还有一个更形象的名字——争气弹。

  这些代号和名字的来历,要从60多年前的那次“毁约”说起。

  1959年6月20日,苏联方面致信中共中央,暂缓提供原本承诺提供的原子弹教学模型和有关图纸资料,此后开始撤离在华的该领域专家。当时有人断言:“离开外界援助,中国20年也搞不出原子弹。”

  就在此时,1959年7月,周恩来代表中共中央宣布:自己动手,从头摸起,准备用八年时间搞出原子弹。中国决心依靠自己的力量研制原子弹,并将第一颗原子弹以苏联毁约的年月“596”作为代号,中国的科学家们也以此励志,誓言要尽早造出这颗事关民族尊严的“争气弹”。

  60年前,新中国正值三年困难时期,同时还面临着西方大国的核讹诈与核垄断,研制原子弹的艰苦程度,可想而知。

  在西北荒漠恶劣的自然环境和艰苦的生活条件中,中国人最终用一声巨响打破了超级大国的核垄断,为自己争了气。

  后来,“争气弹”的故事成了“两弹一星”精神的一个缩影,也是那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又一体现。

  今年2月20日,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特别提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这其中就包括“两弹一星”精神。

  对于当下的中国和中国共产党而言,站在“两个百年”的历史交汇点上,“两弹一星”的精神基因依然显得弥足珍贵。

  正如习近平去年4月在给参与“东方红一号”任务的老科学家的回信中所言,“不管条件如何变化,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志气不能丢。”

  这是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以来筚路蓝缕的成长记忆,亦是其历经百年而风华正茂、饱经磨难而生生不息的“精神密码”。(完)

【编辑:姜雨薇】

免责声明:
1:如非特殊说明,本站对提供的素材及源码不拥有任何权利,其版权归原著者拥有。
2:本站内容均由互联网收集整理、网友上传,并且以技术研究交流为目的,仅供大家参考、学习,不存在任何商业目的与商业用途。
3:本站部分收费内容仅作本站日常维护费用,若您需要商业运营或用于其他商业活动,请您购买正版授权并合法使用。
4:请勿将源码、软件进行商业交易、转载等行为,源码、软件只为研究、学习所提供,该软件使用后发生的一切问题与本站无关。
5:站内资源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1058364519@qq.com指出,本站将立即改正。
6:素材源码均为网络收集,不承担任何版权问题,不提供任何技术支持!
7:严重警告本站木屋模型、木屋CAD图纸、木屋效果图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凡木屋模型及CAD文章由设计师QINYUHUI设计制作,享有内容所有权,文章仅在QINYUHUI名下网站、信息平台或嘿很有内涵微博发布,未经授权违者必究!!!

MASUC » 【中国共产党的“十万个为什么”】中国第一枚原子弹为什么有这样一个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