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香港皇都戏院:沉睡已久待焕颜

  中新社香港5月3日电 题:探访香港皇都戏院:沉睡已久待焕颜

  中新社记者 索有为

  戏院正门上端的浮雕已然褪色难辨,售票窗口撩开一角的红布后,一位售票员让观众勾选座位后,娴熟地用红色铅笔在旧式电影票上写下座位号,然后指引观众步入廊道……

图为昔日店铺“皇都发型屋”。 中新社记者 索有为 摄

  中新社记者日前在香港北角皇都戏院体验的这恍然穿越时空的一幕,是香港新世界发展有限公司(新世界发展)旗下的非牟利机构Culture for Tomorrow(CFT),在皇都戏院复修动工前特别举办的代入式历史体验活动——“寻找你我他的皇都”的一个环节,观众可从声、影、画及现场逾百件首度公开的珍贵旧物中,亲历皇都戏院近70年的流光岁月。

  于1952年落成的皇都戏院前身为“璇宫戏院”,其作为香港硕果仅存、历史最悠久的旧式大戏院,见证了香港娱乐昔日风华,也承载着市民的集体回忆。皇都戏院在2017年被香港古物咨询委员会评为一级历史建筑,其天台的抛物线型拱桥式桁架,曾被国际保育组织称为全球独一无二的建筑设计。

图为皇都戏院售票员让观众勾选座位。 中新社记者 索有为 摄

  走进戏院内部,璇宫戏院创办人欧德礼的办公桌、璇宫戏院的经典表演舞台、上世纪50年代用作简介上演电影的戏桥、超等位、戏院员工制服、飞拱桁架模型等展示令人目不暇接,让参加体验者犹如走进时光隧道,细品皇都戏院上世纪的历史点滴。加上昔日店铺“皇都发型屋”、国际巨星李小龙遗作《死亡游戏》的电影海报、皇都戏院大厦楼书、旧北角鸟瞰图等,向人们重塑出昔日有“小上海”之称的北角人文风貌。

  导赏员告诉记者,是次体验以全新手法“活现” 旧香港,亦联动新一代年青艺术家参与其中,当中包括“90后”电影海报画家林嘉恒,他结合皇都戏院历史和文化元素,创作了多款电影海报,包括在皇都商场外墙绘画了一幅“全院满座”的海报,既以怀旧风格呈现电影经典角色的独特韵味,也为熙来攘往的英皇道增添一个“打卡点”。

  CFT还邀请连续三年荣膺全港书法公开赛冠军的“80后”书法家陈家浚,在商场内铁闸上即席挥毫,把皇都戏院的历史以不同书法内容呈现。

  记者穿行其间了解到,皇都戏院是上世纪50年代香港演艺殿堂、娱乐文化地标,在此演出的世界顶级大师和乐队、歌舞团众多,香港著名女高音费明仪、风靡全球华人的歌后邓丽君、粤剧组合“大龙凤剧团”麦炳荣、凤凰女等都在这个舞台上倾情献演,令皇都戏院在香港表演艺术史上,有着不可取代的地位。

  皇都戏院曾经历过多次改建,1995年的四级大火更令皇都戏院不少地方变成颓垣败瓦,渗水、批荡剥落随处可见。皇都戏院于1997年结业后被改建成桌球室,辉煌一时的戏院及超等座都已被废置,令人唏嘘。

图为夜幕下的皇都戏院。 中新社记者 索有为 摄

  为复修皇都戏院,新世界发展以国际权威保育标准为原则,聘请国际及本地精英建筑保育团队制定全面保育及发展兼备的方案。初步保育构思为“保建筑、保飞拱、保用途”,将复修戏院外墙,以及研究如何将天台桁架复修为公众可进入的休憩空间;重塑戏院部分,建构一个文化艺术表演场地,举办多元化国际级文化活动。

  “皇都好戏尚未完场。”新世界发展行政总裁、CFT创办人郑志刚说:“复修后的皇都戏院,将会更精彩,缔造艺术文化的全新地标。新世界发展致力推动创意发展与社会革新,为下一代谱出一个文化绿洲。”

  郑志刚透露,让皇都戏院重生计划的第一步,是通过现代创意及设计,保留戏院之形与神,将硬件与软件融合,把历史价值、文化气息及小区情怀注入这个项目,让皇都戏院重拾生命力。(完)

【编辑:田博川】

免责声明:
1:如非特殊说明,本站对提供的素材及源码不拥有任何权利,其版权归原著者拥有。
2:本站内容均由互联网收集整理、网友上传,并且以技术研究交流为目的,仅供大家参考、学习,不存在任何商业目的与商业用途。
3:本站部分收费内容仅作本站日常维护费用,若您需要商业运营或用于其他商业活动,请您购买正版授权并合法使用。
4:请勿将源码、软件进行商业交易、转载等行为,源码、软件只为研究、学习所提供,该软件使用后发生的一切问题与本站无关。
5:站内资源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1058364519@qq.com指出,本站将立即改正。
6:素材源码均为网络收集,不承担任何版权问题,不提供任何技术支持!
7:严重警告本站木屋模型、木屋CAD图纸、木屋效果图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凡木屋模型及CAD文章由设计师QINYUHUI设计制作,享有内容所有权,文章仅在QINYUHUI名下网站、信息平台或嘿很有内涵微博发布,未经授权违者必究!!!

MASUC » 探访香港皇都戏院:沉睡已久待焕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