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3月7日电题:年轻人为什么爱敦煌?

  新华社记者于文静、王博

  今年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敦煌研究院副院长苏伯民给记者讲了一个让他印象深刻的故事——

  2019年2月,敦煌研究院举办了一次面向孩子的研学体验活动。其中,有来自北京的姐弟俩。活动结束时,敦煌文化给两个孩子留下深刻印象,姐弟俩把积攒的零花钱捐给中国敦煌石窟保护研究基金会。后来,孩子的母亲再次来到敦煌,也要为文化保护事业尽一份力。

  近年来,古老的敦煌人气越来越旺。西北戈壁的大漠风光,具有历史穿越的沧桑感……莫高窟让人内心安静,更加能够欣赏石窟艺术、精彩的壁画和神话故事。这里成为很多年轻人的“第一打卡地”,不仅节假日要去,而且因为冬季可以参观的洞窟更多,冒着严寒也要去。每年还有美术、考古、科研等领域年轻人写信表示想到敦煌看看,甚至想要放弃城市生活,到大漠工作。

  千年敦煌,为何在年轻人眼里如此有魅力?在苏伯民看来,在大漠深处有一处世界现存规模最大、延续时间最长、内容最丰富、保存最完整的艺术宝库,有一群兢兢业业的文物保护者和文化传承人感染着观众,而数字参观体验方式、研学活动、文创产品等也让古老敦煌焕发生机。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深沉持久的力量。“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提出,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高社会文明程度,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政府工作报告也要求,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

  苏伯民带来了成立丝绸之路文化遗产保护的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建议。他希望能通过搭建平台,汇集更多优质团队和科技资源,推动文物保护合作和文化交流。

  敦煌是一面窗口。祖先给我们留下了在思想、哲学、艺术、科技等方面内涵丰富的文化资源。让年轻人能够关注文化遗产,走进博物馆,参加文化项目,在了解历史中学习优秀传统文化,将对未来的人生道路带来启迪。

【编辑:陈海峰】

免责声明:
1:如非特殊说明,本站对提供的素材及源码不拥有任何权利,其版权归原著者拥有。
2:本站内容均由互联网收集整理、网友上传,并且以技术研究交流为目的,仅供大家参考、学习,不存在任何商业目的与商业用途。
3:本站部分收费内容仅作本站日常维护费用,若您需要商业运营或用于其他商业活动,请您购买正版授权并合法使用。
4:请勿将源码、软件进行商业交易、转载等行为,源码、软件只为研究、学习所提供,该软件使用后发生的一切问题与本站无关。
5:站内资源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1058364519@qq.com指出,本站将立即改正。
6:素材源码均为网络收集,不承担任何版权问题,不提供任何技术支持!
7:严重警告本站木屋模型、木屋CAD图纸、木屋效果图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凡木屋模型及CAD文章由设计师QINYUHUI设计制作,享有内容所有权,文章仅在QINYUHUI名下网站、信息平台或嘿很有内涵微博发布,未经授权违者必究!!!

MASUC » 年轻人为什么爱敦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