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如何“振”?就地取“才”成代表们“新声”

  (两会观察)乡村振兴如何“振”?就地取“才”成代表们“新声”

  中新网北京3月7日电 题:乡村振兴如何“振”?就地取“才”成代表们“新声”

  作者 阚力

  河南省开封市西姜寨村一座精致的小院里,管家于翠玲正忙着打扫卫生,准备迎接春暖花开时节的“乡村游”高峰。她是当地引进的新兴产业“农旅融合”的受益者。她家原本废弃的小院现在是星级民宿。

  未来,像于翠玲这样坐享房屋租金、家门口打工挣钱的农户会越来越多。中国乡村振兴的大棋正在落子、布阵。

  河南是农业大省,在中国农业版图中占据重要地位,布局乡村振兴显得尤为重要。3日结束的河南省委农村工作会议,将“抢抓历史机遇,推动乡村振兴走在全国前列”纳入未来“三农”领域重点工作。

  乡村振兴如何“振”,高层在运筹,地方在谋划,正在召开的2021年全国两会上,代表委员们也在思索。

  “第一是产业振兴,第二是人才振兴。”在全国人大代表、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李勤看来,乡村振兴如何引进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值得所有人深思。

  培养“本土人才”、“新型职业农民”在李勤的议案中,多次出现。

  她直言,当下农业人才的严重缺乏,制约了乡村振兴发展的进程。“除多举措引进人才,关键还是培养提升本土人才,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如何就地取“才”?李勤认为,要选好培育对象,加强对农村干部、致富带头人、土专家等乡土人才的培训,打造一支“永远不走”的乡村人才队伍;整合农业、职业教育、人力资源、林业、科技、商贸流通等部门资源,形成农民教育培训体系。

  记者访问发现,就地取“才”是多位全国人大代表的“新声”。

  “这两年高等职业院校扩招面向的新型职业农民、农村两委干部等,是生源地发展的‘领路人’‘好把式’,也是乡村振兴的主力军。”全国人大代表、河南开放大学副校长马玉霞在建言中说,职业院校应当抓住这些少数关键,探索与乡村建立“校地结合”培养模式,通过为学生提供技术指导、创业政策咨询等服务,兴旺乡村产业。

  于翠玲就是经过培训享受到经营民宿带来的实惠。她所在的西姜寨村农旅融合运营方副总裁付娟告诉记者,公司建有乡村振兴大学堂,通过股份分红的形式吸引科研团队及专家入驻师资库,对农民进行专业培训。“通过一至两年培训,让他们成为新型职业农民。”

  今年春节期间,记者走访内陆河南乡村,直观感受到乡土人才在乡村振兴浪潮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从一个人到一群人,从一门技艺到一条产业链,从一个村庄到整个区域,一批新型职业农民正在成为乡村振兴中的活跃力量。

  乡村要振兴,人才是关键。马玉霞说,除了“校地结合”,政府也可以通过整合涉农高校、职业院校、涉农学科(专业)等资源,建立乡村振兴网络学院,以更开放的形式助乡村育人才、提技能、促发展。(完)

【编辑:于晓】

免责声明:
1:如非特殊说明,本站对提供的素材及源码不拥有任何权利,其版权归原著者拥有。
2:本站内容均由互联网收集整理、网友上传,并且以技术研究交流为目的,仅供大家参考、学习,不存在任何商业目的与商业用途。
3:本站部分收费内容仅作本站日常维护费用,若您需要商业运营或用于其他商业活动,请您购买正版授权并合法使用。
4:请勿将源码、软件进行商业交易、转载等行为,源码、软件只为研究、学习所提供,该软件使用后发生的一切问题与本站无关。
5:站内资源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1058364519@qq.com指出,本站将立即改正。
6:素材源码均为网络收集,不承担任何版权问题,不提供任何技术支持!
7:严重警告本站木屋模型、木屋CAD图纸、木屋效果图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凡木屋模型及CAD文章由设计师QINYUHUI设计制作,享有内容所有权,文章仅在QINYUHUI名下网站、信息平台或嘿很有内涵微博发布,未经授权违者必究!!!

MASUC » 乡村振兴如何“振”?就地取“才”成代表们“新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