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最新研究:虚拟展信技术“打开”密封的文艺复兴信件

  中新网北京3月3日电 (记者 孙自法)传统的纸版信件,不打开的情况下能阅读信的内容吗?研究人员最新借助一种计算方法,首次在不打开信的情况下阅读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密封信件。

“布里耶纳收藏”中未开启对信件DB-1627,图片来自荷兰海牙通讯博物馆。施普林格·自然 供图

  研究人员用的不是魔术,而是虚拟展信技术,成功“打开”文艺复兴时期“布里耶纳收藏”中保存下来的信件,其中包括一封信已有300年没打开的信。

  施普林格·自然旗下国际学术期刊《自然-通讯》最新发表一篇成像研究论文报道了虚拟展信技术的突破和应用,称这项研究或让人们对历史上的通信安全有了更好的理解。

布里耶纳的箱子,一个来自17世纪的装满信件的箱子,藏于海牙的荷兰邮政博物馆,图片来自MIT的“Unlocking History Research Group”。施普林格·自然 供图

  该论文介绍,用一种复杂方式折叠信件也称为锁信,这是现代信封开始使用前的一种常见做法。在此之前,只有将这些信件剪开才能研究并看到里面的内容,而这通常会破坏这些历史资料。

  论文通讯作者、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图书馆贾娜·丹布罗吉奥(Jana Dambrogio)和阿曼达·加萨(Amanda Ghassaei)及同事利用开发一种自动计算算法,成功通过虚拟展信的方式阅读了“布里耶纳收藏”中保存下来的信件,包括一封信已有300年没打开的信。“布里耶纳收藏”是指一个邮件管理员的箱子,里面装有1680年到1706年从欧洲寄往海牙的未递送信件。

  虚拟展信技术如何实现应用?研究人员的具体做法是:先用X射线显微层析成像技术扫描这些信件,生成三维重建,再让该算法识别并区分密封信件的每一层。由于大部分墨水和信纸形成了不同的反差,信里的内容也得以展现。这个虚拟展信的算法不仅让研究者读到了未打开的信,还可以使折痕可视化,逐步重现锁信步骤。

  论文作者认为,虚拟展信方法和折信技巧的分类,有望帮助研究人员在不破坏文化遗产的同时理解历史上的物理加密方式。(完)

【编辑:王祎】

免责声明:
1:如非特殊说明,本站对提供的素材及源码不拥有任何权利,其版权归原著者拥有。
2:本站内容均由互联网收集整理、网友上传,并且以技术研究交流为目的,仅供大家参考、学习,不存在任何商业目的与商业用途。
3:本站部分收费内容仅作本站日常维护费用,若您需要商业运营或用于其他商业活动,请您购买正版授权并合法使用。
4:请勿将源码、软件进行商业交易、转载等行为,源码、软件只为研究、学习所提供,该软件使用后发生的一切问题与本站无关。
5:站内资源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1058364519@qq.com指出,本站将立即改正。
6:素材源码均为网络收集,不承担任何版权问题,不提供任何技术支持!
7:严重警告本站木屋模型、木屋CAD图纸、木屋效果图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凡木屋模型及CAD文章由设计师QINYUHUI设计制作,享有内容所有权,文章仅在QINYUHUI名下网站、信息平台或嘿很有内涵微博发布,未经授权违者必究!!!

MASUC » 国际最新研究:虚拟展信技术“打开”密封的文艺复兴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