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示肝脏再生奥秘 上海科学家开发捕捉细胞增殖“录像机”

  中新网上海2月26日电 (郑莹莹)国际知名学术期刊《科学》于北京时间2月26日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周斌研究组的一项研究成果,该研究开发了一种可以长时间不间断捕捉细胞增殖的新技术——ProTracer,利用该技术,研究人员发现了成体肝脏中新生肝细胞的来源。

  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研究员周斌在沪受访时说,肝脏具有很强的再生能力,部分肝脏切除后,依赖其自我增殖可实现再生。

  肝脏的基本单位是肝小叶,每个肝小叶可以分为多个区域,这些区域中的肝细胞“不尽相同”,究竟哪一区域的肝细胞具有较强的增殖能力,科学家们还未找到准确答案。

  传统检测细胞增殖的方法就像照相机,只能拍摄一个瞬间,即检测某个时间点的细胞增殖,无法对各类细胞的增殖做精准区分,这种方法效率较低,犹如盲人摸象,观察的是事物的局部而非整体。周斌说,肝细胞增殖速率较为缓慢,肝脏中其他类型的细胞,比如巨噬细胞和内皮细胞发生增殖的速率又相对较快,利用传统方法检测细胞增殖,在某一时间点内能获取的肝细胞增殖信号非常微少甚至没有,即便有也很容易被其他细胞的增殖信息淹没。

  周斌研究组开发了一种能够捕捉细胞增殖的录像机——ProTracer,既可以在长时间内不间断地追踪细胞增殖,又可以精准定位,追踪某一特定细胞类群(如肝细胞)的细胞增殖。打个比方说,其效果像是让黑夜中只有被锁定目标的“星群”发光,而不是在满天繁星中找寻其中一两颗。在小鼠实验中,他们利用这项技术,给增殖的肝细胞打上“唯一标记”,经过长达数周至数月的密切追踪,最终发现成体肝脏中新生肝细胞主要来源于肝小叶中间区域的肝细胞。

  该研究为肝脏损伤修复再生研究开辟了新思路,为肝脏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理论基础。据介绍,新开发的ProTracer技术从多个维度提高了细胞增殖检测的能力和范围,可以广泛应用于不同组织器官细胞增殖的检测,为发育生物学、肿瘤学、神经科学和再生医学等众多领域研究提供技术支撑。

  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周斌研究组的副研究员何灵娟博士(现就职于西湖大学)、博士后蒲文娟、博士研究生刘秀秀为该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周斌研究员为该论文通讯作者。(完)

【编辑:苏亦瑜】

免责声明:
1:如非特殊说明,本站对提供的素材及源码不拥有任何权利,其版权归原著者拥有。
2:本站内容均由互联网收集整理、网友上传,并且以技术研究交流为目的,仅供大家参考、学习,不存在任何商业目的与商业用途。
3:本站部分收费内容仅作本站日常维护费用,若您需要商业运营或用于其他商业活动,请您购买正版授权并合法使用。
4:请勿将源码、软件进行商业交易、转载等行为,源码、软件只为研究、学习所提供,该软件使用后发生的一切问题与本站无关。
5:站内资源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1058364519@qq.com指出,本站将立即改正。
6:素材源码均为网络收集,不承担任何版权问题,不提供任何技术支持!
7:严重警告本站木屋模型、木屋CAD图纸、木屋效果图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凡木屋模型及CAD文章由设计师QINYUHUI设计制作,享有内容所有权,文章仅在QINYUHUI名下网站、信息平台或嘿很有内涵微博发布,未经授权违者必究!!!

MASUC » 揭示肝脏再生奥秘 上海科学家开发捕捉细胞增殖“录像机”